在职人士考研应该选哪些途径 报考注意事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在职人士考研应该选哪些途径 报考注意事项
2009年09月30日 09:26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年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名额增加,研究生项目推陈出新

  “请问专科生能报研究生吗?”日前,记者接到一位网友的咨询,该网友中专毕业后南下广东打工,工作之余参加自学考试,获得专科学历,目前正在自考本科。有感于打工的艰辛,该网友有意继续深造,想参加2010年的研究生考试。

  据了解,不仅在职人士热衷考研,读MBA,许多大学毕业生受就业形势的影响,也希望在高校继续深造,借此渡过就业危机。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21617人,比去年增加3955人,增幅达22%。考研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学历狂欢”。

  变化最大:

  MBA联考改为“管理类硕士联考”

  对于在职人士来说,MBA和MPA是考研的热门选择。一般而言,MBA和MPA都要求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且有突出的工作业绩等人士。

  继有EMBA招生权单位2009年停招春季入学MBA之后,2010年开始,其他所有MBA招生院校也将停招春季入学MBA。

  9月3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了〔2009〕22号文件《关于编制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采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试题,统称为 “管理类硕士联考”,不再有以前各自的单独联考。会计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考试会加试高等数学;英语考试将统一采用英语二,重点考查考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难度没有明显变化。

  广州新起点学校校长赵华旭表示,“往年的MBA联考大纲7月份就出来了,眼看着2010年MBA招生就要开始了,考试大纲还迟迟未能出台,由于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第一年合并考试,所以统一考试知识点是一个大的工程。可以想象明年1月考试知识点变动之大。”(吴润洲)

  道路最艰苦:

  自考生考研,最好先获取本科

  对于自考生而言,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必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研究生。如果在报名现场确认日期前没有取得本科毕业证,但获得了专科毕业证两年或两年以上,只能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各所高校在“同等学力”报考上的细则不同,并不是拥有了专科毕业证就能报考。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文、理、工、农科各专业接受大学本科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但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分别是大学专科毕业后在与报考专业相近的专业领域工作不低于两年;已取得报考专业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8门以上;已在省级学术杂志发表过两篇以上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一篇,或获市厅级以上(含市厅级)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且为主要完成人;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项目最创新:

  联手香港科大联合培养“双硕士”

  中外合作硕士成为今年招生的一大亮点。香港科技大学与中山大学将合作开设电子科技学理学硕士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学硕士课程,这两个合作办学项目将于201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报考者需参加全国统考,初试成绩需达到中山大学规定的所报考专业学科门类的复试分数线,复试由中山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组织。录取的考生由中山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共同颁发入学通知书。

  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也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展联合培养“双硕士”项目,报考该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下各专业的推荐免试生和统考生均可申请。

  文凭最有争议:

  周末硕士生也可获得“双证”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在2010年招收面向行业培养、周末学习的“周末硕士生”。该类硕士生采取周末授课形式,并结合所从事工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答辩等培养环节,毕业后获得“双证”,即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这类研究生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按培养协议缴纳学费,不享受奖助学金。

  目前,开设的学院和专业有公共管理学院的行政管理专业、经济与贸易学院的金融学专业、理学院数学系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传播学专业等。

  本栏撰文:记者 邓仲谋(除署名外)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