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哥高考复读得513分 假日开车赚学费(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34岁的哥高考复读得513分 假日开车赚学费(图)
2009年07月13日 09:1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34岁的哥高考513分

  34岁了,他选择了高考,今年考取513分。他梦想着,他报考的、向往已久的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录取他。

  这位高考生刘同学也是名出租车司机,可每次介绍自己时,都不忘说“我是个学生”。

  7月11日22时许,他“收车”后来到本报讲述了自己特殊的求学经历。

  步入社会 心里藏着大学梦

  小刘家住大安市红岗子村,父母靠几亩地抚养他们兄弟姐妹5个,小刘排行老四,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一直极为贫困。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一向爱学习的他没能读高中,考取了白城农校(中专)。

  但在小刘心里,中专毕竟和大学不一样,他向往着有一天自己可以走进大学校园读书。

  “步入社会后,大学一直是藏在我心底的一个难以企及的梦。”小刘长叹着说,“我不比别人笨,为什么别人可以上大学,而我不能?”

  重返校园 30岁进初三课堂

  1995年,小刘中专毕业,被分到一食品厂工作,仅一年,食品厂改为私有,小刘不得不回家务农,而后又到长春开起出租车。

  匆匆数载一晃而过,但小刘心里读大学的念头一直没丢,而且越来越强烈。

  “在我看来,重返校园读书是不可能的了,也想过自学,但毕竟底子薄,怕效率不高。”小刘说。

  闲下来时,他经常翻看以前的课本,上学的想法一直在心里沉积、沉积、再沉积。

  “2005年,我接近30岁了,如果再不马上作出决定,那恐怕真的来不及了。”小刘说,最后,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家里提出要考大学,因为家里经济困难,这一提议受到父母兄弟姐妹的强烈反对。

  “他们既然不支持我上学,那我就一边上学,一边打工,供养自己!”小刘没有因家人的反对改变自己的想法。

  2005年,在距离中考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小刘走进母校——大安市红岗中学初三课堂,当时他30岁,其他同学十三四岁。

  “第一感觉就是自己和他们不一样,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学习有什么错?”小刘说。

  升入高中 假日开车赚学费

  “那孩子用功啊,经常看到他走路都拿着一本书!就是家里穷啊……”邻居王大娘告诉记者。

  小刘的家距离大安市红岗子中学有四五里路,他每天早上走来学校、中午回家,再返回学校、放学再回家,之后再到学校上晚自习、再回家,如此每天往返三次,小刘的手里总不忘拿着本书,边看边读,怕把时间浪费掉。

  虽然只复习两个月,但那一年,他还是以518分的成绩考取大安第二高中。

  升入高中后,上学的费用成了问题,为了赚足学费,他又开起了出租车。开学时,比别的同学晚去一个多月。之后,每次节假日、寒暑假,小刘总是比别的同学早走两天,晚回来两天。同学都知道,他又在给自己赚学费呢。

  “在读高中时,他连过年都不回家,忙着赚钱。”小刘的母亲辛酸地说。

  “看到孩子四处打食儿吃,心里特难受,家里又帮不上忙。我就想,还念那个书干啥?可他就是一条道跑到黑。”刘母说。

  开出租车时,小刘把复印的英语单词表用胶带贴在方向盘中央,在红灯时,也能看上几眼,“我想,如果这样坚持下来,一年记下来万八千个单词不成问题。”小刘笑着说。

  在开出租车时,他最喜欢拉的也是学生,可以听听他们讲大学校园里的事儿。

  在学校里,他也是最用功的一个,每天早晨起床最早,睡得最晚,寝室熄灯后,他就偷偷跑到教室里看书,被学校发现后,他就只能借着寝室走廊里的灯学习了。

  去年高考,他考取444分,他没有气馁,重头再来,又复读一年。

  参加高考过了理科本科线

  “他是班里最努力的一个,也是条件最不好的一个。”小刘的班主任李延铎老师,今年只有28岁,比小刘还小6岁。

  “我们这班是复习班,基本上都是去年没过本科线的学生,原以为会难管,但是在小刘的带动下,学习积极性很高,今年有58人过了本科线,有10人过了重点本科线。而小刘也以513分的成绩过了理科本科线。”李老师说。小刘的精神一直激励着班里的同学,班里专门开了一场向他学习的主题班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心理触动,大家都以他为榜样,学习热情高涨。

  在妈妈心里,儿子应该成家,但为了求学,34岁的他依然孤身一人。

  “要处理的问题太多了,吃、喝、拉、撒、睡都要自己负责,我什么也顾不得,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读书,这是自己的梦想;一件是赚钱,没有钱就读不了书。”小刘说。

  对他的做法,社会上有很多人不理解,有的甚至在背后嘲笑他,说他是精神病,对此他都不理睬。

  “在求学路上,风风雨雨,尽管受尽苦累,但对我来说,只要把书坚持念下来,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我都愿意。”小刘说。

  “他是一边上学,一边要赚钱自行解决吃住穿问题,如果不牵扯精力,考上重点大学不成问题。现在,能否进入他理想的长春理工大学,以及今后的学费问题,是最让小刘发愁的。”班主任李老师说。

  您愿意帮助小刘吗?请打本报热线0431-96618联系我们。(新文化报 记者 杨益)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