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机构五花八门 挑选理想大学别迷信"排行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排名机构五花八门 挑选理想大学别迷信"排行榜"
2009年05月18日 15:04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名列“前茅”的高校并非所有专业都领先

  “教育部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并反对借此拉赞助。”近日见诸媒体的这一明确表示,为近来沸沸扬扬的“高校排名”给出了官方声音。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 “大学与全球化”交流研讨的一批中国和英国教育界人士也提出,与其热衷追逐所谓排名,莫如有效打造大学的国际化影响,这样的“无形广告”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更有意义。

  排名机构五花八门

  目前,本市高三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志愿填报。而各种“高校排名”仍然纷纷出笼,以不同手段跳入考生和家长的视线。

  记者了解到,推出排名的机构五花八门,如“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等。从排名的分类来看,有的是综合性实力排名,有的是学术论文影响力排名。更搞笑的是,还有以见诸媒体报道的数量多寡为依据的“知名度”排名。因此,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紧急发表声明说:“大学排行榜是一些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教育部从未组织过大学排行榜的活动,也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不赞成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

  囿于排名目光太短

  在华东师大作交流访问的英国艾克塞特大学校长史密斯,日前在所作的“高等教育在防止经济衰退中所承担的角色”演讲中,也回应了有关“高校排名”这个并非中国独有的世界教育怪状。他说,大学应当跳出对排名的迷信与无限追求,更应放远目光,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来提升自己的实力与知名度,“大学的兴奋点不应当只囿于眼前的排名高低,它说明不了大学的办学水准。高校所应坚持做的,是要不断关注所开展的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国际合作的背景。”史密斯校长举例说,最近十多年来,世界许多高校的国际合作呈现出了跨多个国家和多种学科的态势,国际合作项目增长惊人,法国增长了30%,英国增长了50%,而中国则翻了一倍。这才是大学的骄傲。

  志愿选定四大门道

  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张济顺教授说,现在的一些排名还仅仅是限于大学校门内的“比较”,没有将大学校区与社区,特别是与科技产业园区联动起来考察。这样的评判忽视了高校对社会的智力贡献,体现不出高校的真正价值。

  “所谓的高校排名,忽悠人的成分往往要大于实质性的意义。”针对高校人士的批评,那么,正在选择大学志愿的考生和家长又该如何“识别”呢?对此,史密斯校长提出了一些选择高校志愿的新“门道”:

  一看 大学所开设的专业和课程是否为学生的未来就业考虑得足够充分;

  二看 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是单一狭窄型的还是交叉混合型的;

  三看 这所大学的研究生数量是否在不断增加;

  四看 校园里的师资与生源是否尽可能多地具有国际化倾向。

  参考排行榜要冷静

  上海一家调查机构曾经做过一份对全国56个城市的在线调查,结果发现,有94%的中国家长会参照“中国大学排行榜”协助孩子填报高考志愿,有85%的老师会建议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参考排行榜,有49.60%的网民认为中国目前高校排名前三名的高校应该依次为北大、清华、复旦。有意思的是,与网民热衷凭排行榜判断大学“优劣”不同的是,绝大多数的高校校长对于这类排名的结果都表现出了十分的无奈。

  那么,考生和家长究竟该如何理性看待高校排行榜呢?某高校招生办主任表示,大学排名可以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参考资料,但不应过分迷信。“由社会机构推出的各种大学排行榜公信度不高,而目前又没有官方制订的排行榜。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应该首先想到的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光看排名或许能够对学校的办学层次有大致了解,但名次相近的大学之间的排序不一定客观。建议考生和家长可以这么看:比如1-10名,应该比30-40名好,以此类推,圈定一个选择的范围。这样相对来说,就比较合理。”

  中国教育在线网约请的招考专家特意提醒广大考生,即使是大学排行榜中名列前10位的高校,它的所有学科专业也不可能都处于全国高校的前列,而排名相对靠后的高校,同样也有在全国或某一地域内排名靠前的专业。“不论学校的排名在前还是在后,都有它的特色专业或者方向,只是数量上不同而已。况且每一位考生在理想、兴趣、爱好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要求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与本人的理想、兴趣、爱好相近的高校及专业。”本报记者 王蔚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