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忠宁
10年后,幼儿入园不再难,收费趋于合理,“小升初”择校不再热,素质教育得到切实推行……教育规划纲要为基础教育描绘出一个灿烂的未来,人们也对此充满期待。
3月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研制工作的有关专家和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解读了《规划纲要》中有关基础教育的内容,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一些问题的关切。
实现更高水平的学前教育普及率
【规划纲要】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和收费标准。
新学期一开始,重庆市公办幼儿园涨价了,民办幼儿园也跟风涨价,很多家长抱怨“吃不消”;而在2009年岁末,“孩奴”这个词在网络流行,很多年轻父母为了供孩子上幼儿园,背上了更沉重的负担。此外,人们还看到许多农民工子弟入学前还在处于无人监管的“撒野”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规划纲要特别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率才50%,这和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期盼是不相符合的。规划纲要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问题的关切,提出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学前教育一年普及率和三年普及率分别由2009年的74%、50.9%达到2020年的95%、75%。
而此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化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这个政策进行了解读,这是政府第一次提出学前教育的“普及”,意味着政府将更多承担起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王化敏认为,无论是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还是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都要求政府要把更多资源投向学前教育。对于公办园,政府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增加投入,特别是要在公办园的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的问题,重点考虑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子女受教育问题;民办幼儿园政府也要扶持,包括资金支持等。
给择校热降降温
【规划纲要】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近几年,择校风屡禁不止,教育部门的规范政策“雷声大雨点小”,择校风反而有越刮越烈的趋势,择校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要。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纲要素质教育课题调研组组长顾明远表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无疑是解决择校问题最重要的办法。顾明远说,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不均衡现象产生,择校并不是中国特色。只是中国目前择校现象突出,需要缓解。此外,由于长期的观念,老百姓心中对好学校的认定,不是一个命令就能取消的,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弱化名校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袁振国表示,理想的状态是,2020年的“小升初”没有任何选拔过程,孩子们就近入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分析道,择校问题是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应起来的,在同一个区域内择校是因为学校之间存在差距。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方面从根本上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秩序,治理择校乱收费现象,从完善政策角度来缓解城市择校现象。
另外,政府正在积极探索“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政策,通过示范性高中的招生名额下放到所有初中,使在任何初中上学的学生都有可能通过努力升入示范性高中。
学生书包真该减重了
【规划纲要】 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各种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的又一“顽疾”。多年来,教育部下发了多个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相关文件,但总体上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依然是令人忧心的事实。
顾明远表示,改变中考唯分数论的局面,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科学评价一个学生,也是减负的重要方面。纲要提出,素质教育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指导思想,反映在义务教育阶段减轻学生负担这个问题上。比如规定不以各种竞赛的成绩作为入学的依据,这也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学习,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推行。
顾明远还表示,素质教育推进的另一方面是学校减轻了负担后家长不要再增加负担,家长不要再让孩子上辅导班,做很多辅导材料,“可以说,推进素质教育有一个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的问题。”
“减负,也要在评价上明确政府的责任,不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评价学校,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评价教育。”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分析道。
给农民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
【规划纲要】 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不管来自城市还是农村,还是从哪个地方到流入地来的学生,都要接受义务教育,”高洪表示,凡是符合年龄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在流入地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这是没有差别的。
“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
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