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语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会专家和相关单位人员对《通用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工作进行了高度肯定,并围绕部分焦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44个字“小整形”是否必要?
昨天的座谈会争论的一个焦点是“汉字表”中有44个字要进行字形微调,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也旗帜鲜明,这样的“小整形”是否必要?
赞同者很有科学道理。
华南师范大学张玉金教授认为“小整形”很好、很有必要。他解释说,虽然调整字形要付出成本,但汉字结构有其内在的规律。根据符号学的原理,构成符号的部件要尽可能的少,现在的调整就符合这一点。同时,该调整体现了汉字结构的内部平衡,也更加有利于教育。例如,“亲”字将把下半部分的笔画“勾”调整掉,教育小学生时就可以直接说,“亲”字上边是“立”,下边是“木”。
反对者也立场鲜明。
暨南大学邵敬敏教授说,字形的微调要考虑到群众心态,能不动的尽量不要动,如果要动,也要有道理。另外,即使要调整,也要遵从一致性原则,不能相同的情况有的调整了,有的却没有调。
暨南大学的甘于恩教授认为,字形修改要符合科学原理,要体现稳定性、方便性、一致性,要有认受度。文字属于交际符号系统,没有稳定性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可以不改的,尽量不要去改。汉字有些形体是有变体的,既然有变体,那么这一点变形是否值得去改?此外,如果群众对于修改的抵触情绪比较大,对学生的影响太大,那么就没必要去动它。
针对字形调整,专家们还提出,目前的调整属于微调,但现在的字形字体中,楷体和宋体本身就有小小的差异,个别字楷、宋两种字体间的差异恰恰与目前的微调重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一旦‘汉字表’做出统一后,楷、宋两种字体要如何变化?因此,调整字形要慎重考虑。”
省公安厅负责户籍办理的相关人士则提出疑问:如果字形要微调,那么户籍系统是否要跟着进行大面积更改?如果不更改,以前办身份证的人用调整前的字,后来的人用调整后的字,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部分广东地名用字没有纳入
翻开广东省地图册,很多字属于生僻字,初接触的人大多不认识。但这些地名用字却在当地形成习惯,甚至很多早年出国的老华侨只知道这些生僻字。
资深教育专家梁冠超说,广东地名中可能有10多个字进不了新研制的“汉字表”,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地方以后要改名?很多老华侨回国只认以前的地名,这该怎么办?“汉字表”的研制要充分考虑约定俗成的文字,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广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有关人士说,地名的更改最需要慎重,“汉字表”在吸纳和调整文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成本。举个例子,如果地铁系统的一个站名要更改,就要涉及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等,修改的成本非常高,有的时候改一个字要花掉一千万。还有各种路牌,一个可能就要900多元,这个修改成本谁来承担?
因此,与会者认为,“汉字表”的研制完全听群众的固然不行,但完全走专家路线也不行,要多听各方意见,可考虑专门设立一个人名和地名的汉字表。
另外,梁冠超也指出,目前《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子表收录的3500个汉字中,少了很多“农村用字”和实用文字。例如,部分代表务农工具的文字没有进入一级子表,很多厨房用具的名称也没有进入一级子表。“难道文字也要城市化?这种分级可能要认真考虑一下。”(徐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