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爱铭 彭薇
凯恩英语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连连“一夜蒸发”,使上海的教育培训行业面临信任危机。不少仍有培训打算的市民第一反应是:万一“遇人不淑”被套怎么办?该由谁来退赔我的学费?
退赔学费,常不了了之
18日,凯恩英语“关门”事件处理又有新进展。凯恩的中方合作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干部学校称,受涉学员可到凯恩英语徐家汇培训分部报名登记,等候处理。但当记者电话咨询能否退还学费时,有关负责人态度暧昧。而此前,“灵格风”培训机构人去楼空时,不少学员欲哭无泪,三番五次找相关部门追讨学费不果。
当下,多数教育培训机构租赁校舍场地经营,一旦倒闭,“跑了和尚没了庙”,彻底“蒸发”。交了学费未完成学业的学员们利益受到侵害,但除了到教委、民政局、工商局、消保委投诉或到公安机关报案外,只能被动等待调查结果。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倒闭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有些培训机构倒闭,属于“破产”,仅剩的资产是几张桌椅,最终无法抵冲学费。如果属于工商注销类型的倒闭,则进行注销程序,其现有资产和股东财力如何、能否偿还学费,也是未知数……追查和处理的过程往往旷日持久,最后结果通常是不了了之。
向主管部门索赔,不可行
有学员提出,这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违规招生,甚至突然非正常倒闭,其上级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承担学费的赔付责任。“这些‘婆婆’们平时收管理费、年审费等,一旦培训机构出事、消费者利益受损害,他们当然应尽义务,有所担当。”
不过,金茂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合伙人虞咏霖介绍,尽管对培训机构非正常关门,行政主管部门有失职行为,但由于主管部门并非培训机构的办学主体和赢利主体,因而不具有退赔学费的义务。培训学费的退赔,还是应该“谁收钱、谁负责”。
“亡羊补牢”莫若防患未然
专家认为,与其在学校倒闭后追讨学费“亡羊补牢”,不如在培训机构的市场准入之初就防患于未然。
时下,不少行业都推行保证金制度。如家电企业进大卖场前要交保证金,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商场要先行赔付给消费者,以保证“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即便厂家撤柜甚至破产,消费者仍有保障。再如航空行业,有完善的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危机事件,由保险公司出面理赔,消费者和经营者风险都降低。
据了解,目前对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强制推行保证金制度。虽然有些区县从实际情况出发,规定新入行的机构要缴纳30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保证金,但不少知名培训机构在全市拥有几十家分店,拥有上万名学员,以每年每位学员人均5000元学费估算,收取的学费要达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一旦倒闭,即便50万元的保证金全部用于赔付学费,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专家建议,为降低风险,应修订法律,提高培训机构准入门槛和保证金额度,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健康发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