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教授认为:“在我看来,当前的基础教育可以减负,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让大学生增负!”
黄达人说,国内的大学生毕业前所修的学分要有155个学分左右,而国外著名大学是100至120个学分。但国外知名大学每个学生每学期修四到五门课,学生就已感到课业负担十分繁重,而中国的大学生一学期可以修到七至八门课,反而还觉得很轻松,闲时还能辅修其他专业。
“这说明了国内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含金量少。比起国外学生,实在是少得可怜。阅读量不增加,课堂含金量还不断下降,学生不积累大量知识,如何谈创新?”黄达人教授毫不讳言:大学生的阅读量都下降了,谈培养创新人才都是空话!
2/5的业务时间不能用于业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主任姚新生称:“现在的社会太浮躁,都急于求成,项目才刚下来,上级就已想听取成果汇报。”
现在到底还有多少人在潜心科研?姚新生做了个对比,“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知识分子经常钻进实验室里,把5/6的时间都花在业务上。但现在的科研人员,更多的时间是在碰杯、喝酒、交朋友、拉关系。真正的科研工作都荒废了,这样下去怎么行?”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教授也有感而发:“现在研究人员申请项目、申请经费,还要中期检查、交账……光忙这些事情,就已经被磨掉2/5的业务时间。但要不花时间跑关系,可能连一点经费和项目都拿不到!”李元元希望院士也帮忙呼吁:“能不能拨点经费给大学和科研机构?让科研人员发挥自身的优势,别让他们把时间都花去跑关系了。”
“骨干力量都不愿搞科研,
多冲着哪赚钱多、哪能当官”
对于当前高校自主创新的现况,南方医科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天明甚为悲观:“所谓自主创新,要靠老师要靠研究人员。但作为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感觉到,大学真正潜心做研究的没有多少人。中青年骨干力量都不愿意搞科研了,多冲着哪赚钱多、哪能当官的。要是这种氛围蔓延下去,中国教育50年内是没多大希望了!”
高天明认为,大学文化的营造,是创新的关键。“10年、50年、100年……毕竟地方要有发展的后劲,还得依靠潜心学术的人才搞好科研。”高天明谏言,要改变大学“官”体制,还原大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追求。江 综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