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增30% 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海归——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增30% 不等于传统意义上的海归
2009年11月30日 10:20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受过国外教育的人≠传统意义上的海归

  出国留学机构表示,八九十年代,海归是高素质人才的代名词,而现如今的海归,其实大量是“接受过国外教育的人”。

  而资深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现在的企业老总,看着海归有点犯难。

  这个变化过程,就如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

  [现状]

  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增长30%

  “据我所知,出国留学的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速度相当惊人。”施强国际出国服务公司留学中心总监裘薇说。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旅游市场对中国开放,使得一部分原本没有留学想法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了国外的社会环境,就业状况转变了观念,觉得出国深造是可以考虑的一条路。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国提供了条件。

  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的求学压力大,人人都想进名校,但偏偏名校就只有这么几所,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上桥的人则希望另寻出路。

  相反,在国外读名校的机会要大大超过国内。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机会,而且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名校,这在国内是不可能的事。所以,留学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有些家长甚至在小孩初中毕业就将他送出国,为的是提前适应国外的学习生活,进入名校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几乎没有企业老总指明要找海归

  作为一个资深的人力资源专家,杭州猎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郎越时曾经接洽过的企业不下万家,但还没有遇到过一家企业,明确提出来要“海归”的。

  “除了一些研究性机构,或者需要投入一个国内技术刚起步的新项目的企业,会比较渴望一些高端的海归外,大多数企业的老总对待海归总是有些犯难。”他分析说,现在中国的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一般情况下,海归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国内的环境,这些海归,还面临着如何改变美国、英国式的工作风格,来适应中国公司的人和事,这样人力资本的投入会高、风险也高,倒是一些普通的大学本科生很快就能上手。另外,企业老总觉得一般海归的自我感觉都比较好。如果给的薪水太低,可能没做多久就走人了。

  “这就好像一个普通工人,不会去买8000元的手机。因为对他来说,手机只要能打电话发短信就可以了。”郎越时说。

  [问题]

  专业选择很盲目

  “出国留学选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是个要深思熟虑的问题。不过,很多人只把目光放在名校和热门专业上,略显盲目。”裘薇说,有时候热门的专业自己不喜欢,适合自己的又不热门。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会听取父母的意见。但父母大多都会盲目地选择名校、选择热门专业,不一定能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

  裘薇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学生就读于加拿大的一所名校,学校是他妈妈帮他选的,但是他学起来特别累,学习跟不上。后来他实在吃不消了,偷偷地求助于中介要换一个相对差一点的学校。

  有些人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去年10月份,郎越时认识了一个小伙子。小伙子是杭州人,今年30岁,四年前到美国留学,在一所大学里做助教。

  “他让我帮忙找工作,说想找一份年薪40万元左右,折合六七万美元的工作。”郎越时一听就摇头,因为以目前的就业形势,他能找到一份年薪15—20万元的工作已经不错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原先在浙江工商大学学英语专业,后来到英国去了两年,读的是教育学硕士。学成归来,她说想在大学里当老师。

  “这也有些不切实际了。现在谁都知道,想在大学里当老师是很难很难的。”他说,这些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海归们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