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再度开启,但长跑的积极作用仍难掩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缺陷——
学校体育的阳光工程从吸引“菜鸟”入手
本报记者 慈鑫
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自11月初在京启动以来,效果不错。由于学生冬季长跑活动对改善学生体质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因此,近些年也备受学校、家长和社会的重视。但是,国内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缺陷依然存在:担心学生受伤而减少体育活动,重视体育尖子的竞赛成绩而忽视培养普通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上体育课只是为了升学而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等等。尽管很多学校都认为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却很不认可这种怪现状。
“手倒立”活动从被投诉到受尊重
北京育英学校自2007年3月开始,在小学部开展学生“手倒立”活动,今年的开展范围已经扩大到初中部。
据育英学校小学部体育组组长刘红岩介绍,2006年,学校为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局面,向相关教育和体育专家征询了意见,决定在小学生中开展“手倒立”活动。
“在有些人看来,‘手倒立’是高难度的运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难,风险太大。”刘红岩回忆说,“在开展活动之初,学校的确面临着很大压力。”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对学生的人身安全不负责任,还有一些家长打电话到教委投诉,要求育英学校立刻停止“手倒立”活动。
刘红岩表示,“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宁可孩子不运动、少运动,也不能让孩子有任何意外。这种谨小慎微的思想对于现在很多学校来说也是普遍现象。”
“手倒立”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
由于是两个孩子配合做“手倒立”,经常会出现一个孩子的双脚在倒立时碰伤另一个孩子额头的情况。另外,如果孩子的力量掌握得不好,摔倒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刘红岩表示,这种小伤小碰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原本是正常现象,但在当下中国,孩子被培养成温室中的花朵,不能忍受一点挫折和委屈。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学校往往选择明哲保身的策略,但这种风气显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悖于学校“育人”的职责。
在一些家长反对和投诉的声音中,育英学校坚持认为,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手倒立”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
几个月后,“手倒立”在提高孩子身体素质方面作用显现,很多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也大大提高,团队配合意识也明显增强。很多原本强烈反对“手倒立”活动的家长,最终都给学校写信表示支持。
“菜鸟教育”放弃锦标从兴趣入手
在学校体育工作上,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提出了“菜鸟教育”的模式。刘长铭表示:“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有限,难以养成运动的习惯。学校往往把学生体育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体育尖子生上,看重的是学校在某某运动会上能拿到怎样的成绩和名次。这种现象显然也是不正常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四中提出了“菜鸟教育”模式,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都给所有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刘长铭表示,四中“菜鸟教育”的思路最初是从学校桥牌队的发展经验上获得的。
据四中桥牌队教师李周介绍:“今年年初,学校准备开设桥牌课并组建学生桥牌队。当时,学校采取了一种创新的形式,就是从‘零基础’的学生中培养和选拔队员。”
李周先是在学校发放桥牌资料,隔一段时间后,大约有40名学生表示对桥牌感兴趣并愿意参加学习活动。结合老师授课和学生自学、练习赛等形式,四中的桥牌队就由一批毫无桥牌经验的学生组建起来。
不过,桥牌队在参加北京市的一些比赛时,成绩却出人意料地好。据李周介绍,有两名女生在学习桥牌几个月后,就因出色的表现被招入了北京青年队,其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打桥牌多年的选手。
四中桥牌队的经验令校方感受深刻,并因此准备将桥牌队的“菜鸟发展模式”扩展到学校体育和文艺的相关领域。
刘长铭说:“过去,我们只着眼于少数体育特长生的竞技成绩,却忽视了普通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发展前景。实际上,当学生的体育兴趣之门被打开后,他们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然而,对于很多学校而言,学生体育工作开展仍然只着眼于体育考试的分数和学校运动队、特长生在竞技比赛上的成绩。刘长铭认为,这是本末倒置。因为,当广大普通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体育运动参与机会时,体育考试的成绩不必强求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分数,学校的运动队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人才。
现在,在学校体育活动方面,北京四中有意识地淡化普通学生与体育尖子生之间的差距,学校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都欢迎“零基础”的“菜鸟”参加,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兴趣”。
刘长铭认为,一个普通学生从“菜鸟”变成“行家”,是他人生的一个飞跃,对于学生的勇气和挑战精神也是一次巨大的促进。
参加体育运动需要外力督促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曾长期在日本学习、考察。他介绍说,日本开展学校体育时,突出“参加体育运动是一个先受苦受累而后快乐的过程”和“通过体育运动发掘潜力增强自信心”等原则,对于中国现在很多的学校体育教学而言,体育运动可以给青少年带来的这些影响和意义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刻意保护,中国的很多学生不愿参加有一定难度和风险的体育运动,冲撞型的体育运动更是被严格限制。实际上,如果体育运动平淡无奇,参与者就不可能获得享受挑战的过程和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体育精神更无从谈起。
在日本,体育被作为提高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等素质的重要手段。毛振明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体育课对很多日本孩子来说是一个又苦又累的课程,很多孩子在雪地里赤脚跑步,但日本的学校、家长和社会从来不会因怜惜孩子而减少体育课数量或降低体育课的教学要求。
毛振明表示,对于青少年来说,仅依靠自身的动力很难真正去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什么有强迫体育的说法?因为如果没有外力的督促,青少年可能很难实现从不自觉到自觉参加体育运动这个过程。学校和社会无疑承担着外力的作用。
只有当学生真正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的痛苦考验,他们才会享受到快乐,才有可能养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增强自信心和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
现在,中国有一些学校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时进行了新的尝试,事实证明,扭转学校体育工作中现行的一些弊端尽管面临着大环境、教育体制等方面的诸多阻力,但并非不能实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