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资深教育专家梁冠超认为规范汉字应基于群众生活需要和书写方便,而非所谓科学统计
针对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广东资深教育专家、编了大半辈子中小学教材的梁冠超昨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提出批评:44 字“整形”是瞎折腾,难为老师和小学生;规范汉字应基于群众生活需要和书写方便,而不是依据所谓科学统计,许多生活常用字进不了常用字表很奇怪;公开征求意见是大进步,但时间太短了,感觉有点走过场。
征求意见仅19天像是走过场
在新颁布的“字表”中,44个汉字被“整形”,梁冠超直言,将“亲”字和“条”字等下部改成“木”,这首先就不符合书法的习惯。而对于“敝”字左部去钩、“督”字上部去钩等“整形”,这都没从汉字的美学角度考虑,整形没有变漂亮,反而变丑了;并且也不利于人们学习汉字,“小学生会问:为什么‘叔’‘淑’等字可以有钩,‘督’就不能有钩?还有 ‘甫’字有勾,到‘傅’又没了,为什么?这会把老师也搞糊涂了。这不是瞎折腾吗?纯粹是找麻烦!”
而这次把“森”字上部最后一笔的点改成捺,‘茶’的最后一笔也由点变成了捺,这就犯了书法的大忌———字不重捺。“以后书法家都不知道怎么写字了!”
此外,梁冠超表示,这次文字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是一大进步。“但是3000个专家历时8年搞出来的一套规范,最后只给19天的时间征求意见,这样是不是太没有诚意了?给人感觉有点走过场。”他认为,这种意见的征集,起码要给半年的时间,如果能试用几年,那就更好了。
收录汉字无法代表“最常用”
此次“字表”征求意见稿中共收录8300个汉字。在梁冠超看来,这8300个汉字并不能代表目前中国最常用的汉字。他说,现在的字表都是通过计算机对语料进行统计,然后按照出现的频率来选择的。“语料是根据当时报纸、期刊、经典著作等有文字记载的东西上的文字整理出来的。一些农用语、医用语生活中最常用,但很少进入语料。”梁冠超说,文字功能首先是供群众生活使用,因此选字的方法还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他所谓科学方法都不能尽信。
梁冠超举例说,很多和生活相关的厨房用词,如“笊篱”、“潲”、“泔”、“镬”等,这次没被收进来;还有很多“耒”字旁的农具用字、“瓦”字旁的建筑用字都没有收进来;还有一些地名用字,现在的地图上有,将来就没办法录入了。“没有这些字,将来生活中用到该怎么表达?满足不了日常生活需要,这样的常用字表还算是合格吗?”
梁冠超认为,汉字通用表应该分三级来覆盖日常用字:“第一级2500个最常用汉字,加1000个次常用汉字,这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第二级是通用字表,应收入生活中常会接触的字,如农、林、牧、副、渔、科技、化工、医药等行业常用字等,这些是中级文化人应该掌握的,约 3000字;第三级是人名、地名常用字,人名来源于普及性读物或者一些经典读物,地名则来自于县级或镇级以上的地图,约2000字。”
中国急需一本楷体字字典
针对目前刚出台的新的汉字规范,梁冠超有自己的看法:“文字规范的目的,应该在写字上,不应该在认字上。”他说,无论怎么微调,印在书本上的字大家都认识,也没人去认真考究每个字是怎么印的,这不是问题,关键是生活用到时写出来,规范的目的应该是书写方便,而不是所谓的印刷需要。
梁冠超说,汉字规范不应该在汉字的字形上变来变去,人们的书写习惯几代人下来已经成型,光靠规定是无法改变的。最应该做的是规范汉字的书写方法。“我问你, ‘了’的第二笔是竖钩还是竖弯钩?楷体字上是竖弯钩,但到了宋体上就变成竖钩了。”梁说,同样的还有“孔”字、“字”字等,“这不是为难小学生吗?新华字典上都是宋体字,小学生一看字典上都是写竖钩,再去问老师,老师也头大了。这么多年来,‘了’字第二笔是什么一直都没有规范,太丢人了!”
因此,梁冠超认为,我国目前应该赶快出一本楷体字典,因为楷体字最接近书写习惯,便于小学生和外国人等初学者使用。
本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滕昶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