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中新生学籍挂靠普遍 花钱即可借读名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武汉高中新生学籍挂靠普遍 花钱即可借读名校
2009年07月28日 09:45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李樵 罗欣 实习生程孟瑶)按照武汉市今年的中招政策,每个区教育局都会安排一所高中(即保底学校),将上了普通高中录取线,还未被录取的所有考生,均安排在这所高中就读。

  武汉中招首次集中录取还未结束,但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该市中考生挂靠学籍的现象愈演愈烈:一些没有达到省、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线,但上了普高线的中考生选择了借读——将学籍挂靠在中职学校,而在示范高中借读。挂靠费和借读费高达两三万元。

  某中心城区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中职学校接收学籍挂靠学生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若不加强管理,将损害中招秩序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综合高中取消

  中职学校“借机”生财

  从今年秋季开始,武汉市不再对综合高中下达普通高中生招生计划,这意味着该市将全面停止综合高中招生。

  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中职学校发现,取消综合高中后,一批中考成绩不理想,但又希望三年后参加高考的初中毕业生,纷纷把学籍挂靠在部分中职学校。

  据介绍,中职学校学籍挂靠费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职校收取挂靠费后,不用管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利用这些学生完成当年的招生计划,可谓一举两得。汉口某中职学校负责人说,往年民办高中热衷于收取学籍挂考生,今年这种现象开始向中职学校蔓延,部分中职学校招收挂靠学籍的考生人数达到100余人,足足可以编成两个教学班。

  自称“学校经费有缺口”

  示范高中违规借读

  据了解,部分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挂靠学籍后,一般选择在省、市级示范高中借读。在借读学校,学生必须按“三限生”的收费标准缴纳借读费,省级示范高中每生三年2.4 万元、市级示范高中每生三年1.8万元,少数省级示范高中的借读费高达3万—4万元。一些示范高中校长坦言:在借读费问题上一般都是“一口价”,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

  武汉市教育局规定,公办高中不能接受非正常转学的学生(即借读生)插班就读,为什么高中校长敢在借读生问题上“开口子”?答案是:有利可图。“义务教育阶段即将实行绩效工资,小学、初中教师工资水平会提高,但普通高中还未纳入这一范畴。”汉口某省级示范高中负责人表示,小学、初中教师待遇提高后,担心高中教师“有想法”。收取借读生除了弥补“学校教育经费的缺口”,还可以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

  武汉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崇义说,由于借读生不在册,不仅很容易逃脱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也容易滋生腐败。

  “人在曹营心在汉”

  借读可能导致不自信

  武汉市一省级示范高中校长称,从7月2日公布中考成绩开始,便开始不停接到要求借读的咨询电话。“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所适合的学校读书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通过借读进入示范高中学校。”武汉市育才高中校长游启群说,进入高中后,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有限,可能对借读生关注得较少,借读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可能导致部分孩子的自信心下降。

  此外,如果借读生成绩提高不快,一些家长往往会拿这样的话来刺激孩子:“为了你能读重点,家里可是负债累累,你再学习不好,怎么对得起这些钱呀!”他认为,家长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但这些话也会在借读生心中投下阴影。

  招收借读生

  影响重点高中水准

  “招收这多的借读生,学校哪里像省级示范高中?”李崇义表示,借读现象已经危害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他认为,部分中职学校招收挂靠学籍的学生,表面上看完成了当年的招生计划,但从长远来看,虚假的数字游戏不仅掩盖了职校招生中存在的弊端,也不利于教育部门制定次年的招生计划。

  示范高中接收借读生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他说,借读生一般被分散安排在各个班级中,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示范高中招收借读生,也影响到普通高中的招生,因为这些借读生很可能是普通高中的生源。”李崇义认为,借读生现象有可能会打破高中教育“生态平衡”,造成部分高中出现招不满的尴尬。

  专家建议

  高中借读须慎重

  据了解,武汉市部分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大肆宣传把学籍挂靠在职校不影响三年后的高考报名。

  省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起湖北省进入高中课程改革,三年后的高考和招生政策暂未出台,不知道将来中职生参加高考的政策是否会改变。“初中毕业生将学籍挂靠在中职学校,尚存一些风险。”武汉市有关教育专家说,如果将来的高招和学科学分制,以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而中职学校未实行学分制,对参加高考的中职生不利。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