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公办高中办高考复读班,可今年高考本科一批录取刚刚开始,巩义市区的5所公办高中也开始了复读班生源“争夺战”,其中4所公办高中公然办复读班,巩义二中更是打着分校(升华中学)的名,利用自己的师资力量办高考补习学校。
面对记者的调查,当地教育局竟称“意外”:今年开始这么早?
拉生源老师劝学生回本校复读
小刘是巩义市一所高中的毕业生,今年高考发挥失常,只考了380多分。
小刘原本想到郑州找一所复读学校,可一打听一年的收费得1万多元。正在犹豫时,小刘的高中老师给她打电话,说今年学校也办了复读班,文、理科都有。以小刘的分数,一年最多花6000多元钱,而且本校学生还可以“优惠”。
小刘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近日接到不少巩义市高中应届毕业生家长的电话,反映巩义市区内几所公办高中都在违规办高考复读班、招复读生。他们认为公办高中的这种做法占用了下一届高考生的师资力量,增加了他们的竞争压力,太不公平。
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公办高中不得招收复读生。去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行为的通知》也规定“严禁公办普通高中举办复读班或补习班”。
7月14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巩义市区内的5所公办高中。
已开课巩义七中复读班已开课
7月14日上午,记者在巩义七中门口问看门的大妈:“学校有高考复读班吗?”
大妈仔细打量了记者一会儿,才说:“复读班是有,但你得带着学生来才能进去。”门口还站着几名七中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说学校有文科和理科的复读班,想报名就直接去教务楼二楼找“饶主任”。
记者根据看门大妈提供的联系方式,打通了“饶主任”的电话,称自己的弟弟理科高考成绩只有300多分,想报复读班。“饶主任”遂在电话里催促记者赶紧报名,说七中的复读班已于13日开课,但还可以招生。根据记者“弟弟”的情况,“饶主任”算了一会儿,称一年要交2000元左右。他还说,如果考生分数过了本科线,不但免收学费,学校每月还补助100元。
争“高分”“优惠”吸引高分复读
记者随后又来到巩义高中、巩义四中和巩义市市直高中,发现3所学校都设有专人负责复读班招生。
巩义高中校园内的一块黑板上写着,“凡来我校复读的学生,文科与某某老师联系,理科与某某老师联系。”后面附有联系电话。记者在该校教务楼碰到一位老师,他说负责复读班招生的老师不来学校,想报名直接打电话联系就行。
巩义四中传达室的窗玻璃上贴着一张复读班收费标准说明:分数上三本线的学生免收复读费用;专科一批分数线至本科线直接交“学杂费”580元;……最后也附有联系电话。
巩义市市直高中的门卫大爷告诉记者,学校去年还没有办复读班,今年才开始办。大爷还热心地让记者写下学生的情况,又给记者留了招生老师的手机号。
记者拨打以上复读班招生联系人的电话,详细咨询了收费标准。虽然每所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但是他们对考分超过本科线的学生都非常欢迎,以免收学费、奖励、补助等优惠政策吸引“高分”考生。
分数在专科一批分数线至本科线的考生只需要交几百元的“学杂费”即可“入班”。
而专科一批分数线以下考生则要“看分收费”,分数越低,收费越多,每1分的“价值”从50~100元不等。400分以下的复读生一般要交3000元左右。
借分校公办高中老师在“复读学校”教书
据家长们反映,巩义市招收复读生最多的是巩义二中分校(升华中学),该分校名义上是高考补习学校,对外打着巩义二中分校的招牌招生,其师资力量实际是巩义二中的。
在巩义二中办公楼三楼的一间办公室内,负责复读班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巩义二中分校有10个理科班招生,每班可容纳八九十名复读生。算下来,仅该校理科班就能招近千名复读生。“教学质量咋样?”工作人员说,复读班的老师都是巩义二中的老师,而且复读生学习、住宿都在二中校内。
在办公楼内,记者遇到了一位刚刚交过费、报完名的女生。她说自己是巩义人,原在偃师上高中。巩义二中的教学质量在巩义市最好,她今年选择巩义二中分校复读就是因为这里由巩义二中老师教课。
很意外巩义市教育局表示要调查处理
7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巩义市教育局,向该局办公室负责人程志刚反映了调查到的情况。程志刚感到很意外,他说:“巩义市区各个学校去年就曾经办过复读班,教育局发现后下文严令禁止了。没想到今年他们开始得这么早。”
“复读生的教育应该由社会力量承担,无论如何不应该由公办高中来办。”程志刚说,“公办高中办复读班占用了公共教育资源,对应届毕业生很不公平。如果应届生的高考分数低,又会选择复读,造成恶性循环。”
他表示,会马上向局长汇报巩义高中招收复读班的情况并展开调查,对公办高中办复读班的行为将严肃处理。
7月19日、20日,记者再次联系了这5所学校负责复读班招生的老师,证实他们仍在招复读生,有的学校还催促记者“明天就过来报名吧”。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刘长征/文邱琦实习生徐梦龙/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