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认定抄袭,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丢了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资格。这起“抄袭门”事件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昨日,记者对部分国内高校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认为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学术不端和认为个人品格造成学术不端的观点各占一半。
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的难点在于“学术界对这种行为已司空见惯”。对“应对学术不端采取‘零容忍’态度”,大部分人持保留态度。
今天,本报将在成都全搜索网站(www.cdqss.com)推出相关调查(附后),欢迎访问全搜索网站头条新闻,填写相关问卷。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
“作假不为耻”太荒唐
全国政协常委、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认为,现在的高校,“作假不为耻”的荒唐事层出不穷,抄袭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几乎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可以说,没有一个单位是干净的。好多弄虚作假的事情,校长、院长不是不知道,学生的导师也不是不知道。但是,都不表态,因为不这样不行。归根结底,这是社会上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不讲诚信在高校的投影。”
葛剑雄认为:“我们的教育,在学生时代没有很好地强调诚信的道德观,社会上作假者得利的现象太多。对于高校,不切实际的考核要求促生了更多的作假。毕业、评职称都要有论文,写了还必须到一定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有那么多论文可写、可发表吗。靠作假来完成任务,作假反而得利。”
“要真正改变这种现状,不是治理高校内部就有用的,必须从社会环境入手,改变作假不为耻的现状。建立诚信的道德感。”
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芳
制度设计的缺陷会引导人走偏
“可以说,我们的考核制度,引导了学术不端行为。”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芳告诉记者,现有的考核制度往往要求学者在一到两年的时间里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获得一定数量的课题,获得一定的学术奖项,“事实上很多研究课题在两年时间内完成是不现实的。这就促使一些人选择走‘捷径’,抄袭行为禁而不止。”在她看来,更为可悲的是,抄袭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学术圈子认为司空见惯,人们并不认为这是学术道德层面不可容忍的污点。
最近几年,关于某某博导、某某校长抄袭的报道明显增多,张承芳认为,这不过是因为这些人更容易被人注意,再往下,从学生开始,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长期存在。她说:“个人追求利益、社会地位都是正常的,但制度设计的缺陷,会引导人在追求的道路上走偏。”
四川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陈放
学术不端太多了 零容忍难施行
记者调查发现,高校人士大都认为对学术不端行为应采取严肃处理的态度,而对学术腐败则应“零容忍”。
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陈放看来,对学术不端的处理应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葛剑雄则认为,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讲,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是不可能实现的,“法不责众。你在高校所能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太多了,从学生到校领导,零容忍难以施行。”
“学术腐败就不一样。它是权利与学术不端相结合的结果,学校领导利用手中的职权来获取利益。比如广东中医药大学的校长抄袭该校老师的论文,还利用职权压制老师举报。这样的行为,就是彻底的学术腐败,应该严查。”葛剑雄认为,尽管大多高校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一类的机构监督学术不端行为,但事实上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大多都在其中担任要职,这造成对这部分人的监督成了一个真空,只有在比学校级别更高的上级单位详查的时候,才有可能遭到查处。本报记者谢佳君
问卷
1、您认为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学术考核的制度设计
B、监管不够严密
C、个人品德,对利益的追求
2、整治学术不端,你认为难点在哪里?
A、没有标准,难以定性
B、制度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漏洞
C、学术界已司空见惯
3、你认为以下哪个办法对整治学术不端最有效?
A、零容忍,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学术不端成本
B、改革学术考核制度
C、学术研究与行政管理分离
4、近年被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学位、在校职位越来越高,你认为原因是
A、这部分人很多在学术监管体系中居于高位,难以监督
B、出名后注意的人多了
C、这些人是依靠学术不端行为爬上来的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