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对松原高考舞弊案的处理不能止于个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媒体评论:对松原高考舞弊案的处理不能止于个案
2009年06月17日 10:52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几天,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据6月15日新华社消息说:松原市今年高考中共查出违纪考生33人,都按照规定对考生进行了严肃处理。由于政府采取措施严厉,高考结束前,公安机关相继破获兜售高考作弊器材或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传递高考答案的案件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收缴窃听、窃照、无线语音发射装置683套。目前,警方正通过交易链条向下追查,购买及使用者是重点调查对象。相关人员表示,一旦追查到学生高考中使用作弊器材,将会同教育部门取消其高考成绩,并追究刑事责任。

  看了这样的消息,心情并不轻松。因为,从各家媒体业已披露的事实来看,此次松原高考舞弊案的严重程度超出了此前若干高考作弊案件,案件涉及方方面面人员,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种作弊器材公然明码标价出售,相关教师向学生兜售作弊器材,监考老师被“买场”抄袭的学生“摆平”,抄袭者在考场上抢夺拒绝抄袭者的试卷并撕破,考生家长公然支持唆使考生作弊甚至殴打监考老师,记者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公安机关报案后竟然立即被兜售作弊工具的贩子识破……

  然而,当地一些官员的说法却令人不安,如“舞弊人员只是个别行为”,“考场秩序总体是好的” , “媒体报道松原高考大面积作弊有夸大成分”等。透过这些解释和说法,人们难免产生舞弊案件被当做个案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担心。

  针对上述解释和说法,从互联网到传统媒体,批评、质疑声音不断。正如有评论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松原高考舞弊积弊已久,地方有关方面负有不可推卸之责。因此,人们有理由追问:那位向学生公然兜售作弊工具的教师被捕后,为何拒绝供出幕后主使?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谜团?在整个作弊链条中,究竟有没有、有多少相关部门的人员在推波助澜?进而言之,在当地,高考舞弊为何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松原高考舞弊的水究竟有多深?其背后还有多少真相在潜伏?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既然松原市“对今年的高考非常重视,考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组成了由教育、公安、电信等18个部门组成的高考委员会,主任是主管副市长”,那么,依然发生如此严重的作弊案件,是不是应该适时启动强有力的问责机制?如果仅依靠当地部门来查处案件,其调查结果又有多少公信力?

  由此,我们以为,有关方面对松原高考舞弊案件的查处绝不应止于个案,而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彻底的查处。因为对个案的处理可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利于从整体上发现问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其实际效果可能会打折扣,最终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待一阵风似的打击过后,舞弊之风很可能会卷土重来。

  正如教育部此前的表态:松原高考舞弊案件“是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性质十分恶劣”。可以说,这起案件已经发展成为典型的公共事件。对如此严重的违法违规公共事件,公众有权知道全部的真相,更有权敦促有关部门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彻查真相。否则,社会的公平何以确保?教育的体面何以维护?法治的尊严如何彰显?(郭振清)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