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的仲永之忧 专注应试阻碍状元成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状元”的仲永之忧 专注应试阻碍状元成才(2)
2009年06月12日 14:04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状元都爱扎堆热门专业

  在《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中,很详细地分析了上千名高考状元选择大学的情况和选择专业的情况。从1999年到2008年占到被调查的高考状元的98%,他们选择高校的前两名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为385人和255人,后面都是十位、个位数了。

  蔡言厚教授认为,北大和清华高集中度地吸引高考状元现象,就是学生慕名,这是很正常的一个思路。但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北大、清华有很多专业,而那些高考状元不问个人兴趣,挑选的大都是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等最热门的专业。北大、清华1999年到2008年招收的状元们,挑选经济管理、数理化、电子信息的占了绝大多数,高度集中在了这三个专业里。数理化是个基础学科,学好以后做任何具体的专业都会有好处。但是经管专业就不一定了,经济管理专业光靠课本学习是不行的,你一定要有实际经验,没有实践经验,将来让你领导一个企业,能领导的好吗?

  最有意思的是,高考恢复30多年来,状元们选的专业都是经济管理。

  当然,状元们考虑将来的就业情况以及个人的物质生活情况,并没有错,但蔡言厚教授认为,都去选这个专业就太集中了,那么多人选这个专业,你再去读,将来你要站在这个专业的顶尖几乎是不可能的。你不找自己的兴趣,也不考虑将来做什么,只考虑大家说经管专业好,就去报它的名,学了几个月后觉得不对了,觉得经管不是那么回事,赶快改专业,七改八改,那你这样弄了以后,你成才的速度与人家一开始就盯着某一个专业相比,肯定要慢。

    各界热捧根在各自利益

  高考状元现在成了一个概念,比如说学生、老师、家长,学生所在的中学,将来要去的大学,社会、媒体还包括商家,哪个层面最需要这个概念?

  蔡言厚说,最需要的现在看来是中学和大学,因为一个中学培养一位状元,整个地位可能马上就改变了;对大学来讲,有没有状元来报考我这个学校,对其在全国的地位会产生影响;学生和家长肯定更要向状元这个方向努力了。至于商家,就是利用状元的名声,比如支持一个状元,比如奖励一个状元多少钱,马上就有媒体报道了,企业也跟着就出名了,他是利用高考状元。

  对于媒体来说,也是这样的,高考状元只要出来一个,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就会一窝蜂地扑上去报道,虽然说反对,不宣传,但实际上那是做不到的。

  如果从历史上来看,高考状元受追捧也有迹可寻。我们国家有一个文化传统,那就是科举制度,科举才有状元。不过科举那个时候的状元和现在的状元看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科举时的状元全国只有一个,还是全国第一的,现在的状元是每个地方一个文科、一个理科,起码两个。现在的状元,是借用古代近代的概念,并且抬到了我们古时非常崇拜的地位上来的。

  那么高考状元这个概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吗?蔡言厚的观点是:不应该这么提。

  中学大学都功利

  -反思

  《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是否借由研究高考状元这个群体,再思考当下的教育制度本身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蔡言厚教授说,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整个应试教育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应试,就是为了考试,这个问题可能是妨碍我们创新教育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这个问题还带来了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表现,比如说去年、前年有一个思虑张非的人,非常典型,他利用考试来谋取利益,考上北大,不好好学,回去又考清华,考上清华又回去,现在又考清华,每次考上当地都会奖励他不少钱,这不是急功近利吗?不断地考,不断地得状元,不断地钱就来了。急功近利还表现在学校,只要培养了一个状元,好像就表示我整个水平就提高了,就可以大吹大擂了。如果对大学来讲,我只要能够让状元到我这里来,我就可以大作文章。

  但是,除了状元以外,其他那些人怎么办?中学有进口出口问题,你进来的学生是什么水平?出去的学生是个什么水平?你提高的怎么样?大学也是这样的,比较一下,就能看到真实的意图了。

  状元们,请看马拉松

  -建议

  对于今年即将产生的高考状元以及仍然在校就读的往届高考状元,蔡言厚建议,多看看马拉松赛,开始跑在前面,并不代表你将来一定第一个冲过终点。就人的整个一生来说,我们现在有个职业设计吧,你怎么才能够把你的精力合理分配,在那么长的距离里能够坚持到最后,取得最终的胜利?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状元们进了大学以后千万不要骄傲,不要放松,不要总觉得我比别人强,比别人行。我还遇到过一些状元,后来出去找工作,如果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者钱不多,他不愿意去,地方如果太艰苦,他也不愿意去。这些因素,都让他们没法在成才的道路上走到最高点。

  所以说,不要用状元来看教育,也不要以一时的成败来看人生。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