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变奏曲 11年,他们的赶考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变奏曲 11年,他们的赶考记
2010年06月07日 10:2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年考生:   陈捷生   1999年由汕头市一中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   现任南方都市报时事新闻中心记者

  当年考生:   陈枫   2000年广东省语文单科状元,由汕头市澄海中学考入暨南大学新闻系   现任南方日报时政新闻中心记者

  当年考生:   黄少宏   2006年和2007年在普宁市第二中学两次参加高考   现就读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

  当年考生:   王浩   2008年在湛江一中参加高考   现就读中山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今天,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大幕。今年广东高考“X科”告别历史舞台,距其“呱呱坠地”已过11年。

  11年来,除了“X科”所经历的变奏曲,广东的高考制度也走过了深刻的变革历程。尽管途中有曲折、有争议,高考的每一次变革都必然意味着开启又一代全新的赶考年华。在“X科”流转一个轮回后,我们选取那些踏着改革年份的赶考亲历者,让他们的故事串连起这11年的高考改革路。

  1999年:广东进行“3+X”方案试点,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

  2000年广东高考增加大综合科,改为“3+综合+X”。

  2007年:3+文/理科基础+X,恢复了文理科的区别,文理科分开划线录取。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恢复为原始分,开始采用综合素质测评。

  2008年:志愿填报从考前填报改为考后知分填报。

  2010年:取消“X科”,实行3+文/理科综合,并进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与录取挂钩。在本科院校录取中试行平行志愿。

  1999年:广东首次试水“3+X”

  “X科”简直就是“X”

  11年前,梦想着去中山大学读法律的陈捷生走进考场,心情忐忑,他将与素未谋面的“X”科交手,胜负难料。

  高二下学期,确定消息传来:1999年广东高考将在全国率先试行“3+X”改革。“但谁都不知道‘X’是什么。”陈捷生说,跟它的数学符号含义相同,“X科”简直就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这一级就是试验品,高考改革、大学扩招,都全遇上了!”陈捷生说,“X”科的出现让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最大程度上扬长避短。经过深思熟虑,他做出了一个“少数派”的决定:“X”科选2门,政治和历史。“自己的历史成绩比较好,但是想读法律的话就要考政治,索性来一个‘双保险’。”当年,全省X科选考两门的只有300人。

  陈捷生选对了!高考成绩下来,他的政治成绩只达到二本线,而历史成绩则如预料中地上了一本线。这样,他没能到中大读法律,却进了暨大的强项新闻系,从此走上了记者生涯。

  “高考改革太快了,起码要有个稳定,不能年年变!”陈捷生评价道。在他心目中,高考的最佳模式是“3+综合+X”,既能全面考察各种知识,也能体现术业有专攻。

  2000年:“综合科”首次亮相

  一票否决的480分门槛

  十年前,窗外凤凰花热烈如火,班主任说这是高考丰收的好兆头。但陈枫和他的同学都有些忐忑:全新的“综合科”要横在他们的高考卷上。“去年师兄师姐只考语、数、英加选考的X科,最轻松;我们最惨,加考综合科等于要在高三多上5门课。”

  对于历史班学生陈枫来说,这意味着高三这一年每周增加了5节课。“老师只说综合科是各科拼盘,按各科教学大纲复习,应该不会太难。可没人知道到底有多难,也不知道最终占录取因素的多大比例。”

  最终,这批在综合科“处女秀实验”中的“小白鼠”大多争气地考过了“生死线”———那年综合科不纳入总分计算,只要过了480分,就能上本科线;多了白多,但少了,就一票否决。

  陈枫的综合科考了600多分,顺利过关并以语文单科900分、总分760多分的成绩,被暨南大学新闻系录取,迈出了成为媒体人的第一步。

  但他的两个同学就没这么好运,被综合科480分“浅浅的门槛”拦住了。一个总分上了重点线,综合科却意外地只有478分,只能复读一年;另一个同学总分上了二本线,但综合科也是478分,到广州读书的愿望破灭。

  2分之差,也就是一道选择题对错之事。高考的残酷与吊诡,在这一年以综合科的面目让人记忆深刻。

  2007年:高考成绩采用原始分

  复读赶上高考“变脸”

  黄少宏200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是“标准分”的末班车。

  黄少宏成绩一直稳定,两次模拟考试都比重点线高出二三十分,考上“一本”本是手到擒来的事。但那一年,他却以标准分554分的成绩刚过二本B线。

  失望之下,他一度想放弃学业去从商,但奶奶改变了他的想法。于是,他转身投入2007年高考大军———这一年,计分方式从标准分改为原始分,也是新课改实施后的首次高考。

  “按照往年的经验,X科政治能考上110分,标准分就在700分左右,地理则需130分左右才能达到这个水平。一旦以原始分计算,选报政治就会在X科上被其他同学拉开分数。”政治科老师在开学初的分析让班里的同学担心不已。

  补回落下的课程是复读生需要越过的坎。班里不少同学都会去校外补习班读夜校,但因家庭环境所限,黄少宏只能依赖学校的资源———他频频跑下楼向应届班同学借书借资料,参考课堂笔记,请教试卷问题,师弟师妹成了他的师傅。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少宏终在2007年高考争了一口气,被华南师范大学传播学专业录取。

  2008年:改为知分填志愿

  填志愿像“暗战”

  在很多人眼内,2008年的高考,多少带着点兴奋。因为广东终于也开始了知分后填报志愿,一改考前填报志愿的“冒险”。

  政策的改变并没有给从小就立志读中山大学的王浩带来太大压力,但他的不少同学就感到“为难”。“因为没有往届生的数据参考。”

  考前向学长咨询一直是高三学生的惯例,尤其是报什么,怎么报。

  那年最苦恼的反而是考后的志愿填报。“我成绩比较稳定,每次模拟考都超过中大以往的录取线,考试也觉得发挥正常,所以我是铁了心报中大的,但父母还是很紧张。”王浩说,由于湛江一中是重点学校,大家学习成绩都不错,父母们都四处“打探”别人报什么,问老师,问同学,几个人聚在一起像玩“暗战”,个个都似“无间道”,个个都怕“撞车”。

  虽然知己而不知彼,但王浩还是把筹码押在了中大上。“那么多年不就是这一博吗?最后一天,我发下狠话‘就它了’。”

  疯玩几周后,王浩如愿以偿地拿到中大录取通知书,但他有好几个同学却与心仪大学擦肩而过,不是报得太保守,就是与别人挤到了一起。

  那一刻,王浩第一次觉得人生有许多无奈,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就是其中之一。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