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摸奶门”“脱裤门”与应试教育有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称:“摸奶门”“脱裤门”与应试教育有关
2009年07月22日 14:47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片,图文无关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认为,“门事件”频发是由于学校的德育教育长期被削弱,造成学生性道德缺失

  继“脱裤门”事件后,近日,网上又相继爆出“摸奶门”、“喂奶门”、“性虐门”、“街头门”,“劈腿门”、“激吻门”……一时间这“门”那“门”不断挑战着公众神经。更令人担忧的是,“门事件”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都是“90后”的青少年。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和南方少儿频道联合举办“南方班主任盛典”,“全国中小学生心理”研讨会也在广东省实验中学召开,“中小学生性教育”话题在两活动上都备受关注。不少专家认为,“‘门事件’频发的最大原因,应归咎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性道德缺失。”

  学生:

  性教育?

  我们是自学成才!

  “我们懂的比老师还多。开了课也没用,老教师连A片都不知道!”在“南方班主任盛典”的现场,记者听一群高一学生这样说。期间更有学生洋洋得意地说:“我们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

  对于学校推行的性教育,这群小孩子却答得“坦然”:“学校讲座的教学片根本提不起我们的兴趣。说实在的,一些内容我在初中就知道了,太落伍了。”但当记者问到:“女孩怀孕的时候不一定都会有呕吐之类的害喜症状,你们知道吗?”“点头”的却只有小部分人。

  有调查报告显示,“文艺、影视作品、漫画、网络上的资讯”成为中学生获取性知识最主要的渠道,占32.2%;紧随其后的是色情光盘,占24.4%。

  大部分学生反映,唯一与“性”沾边的青春卫生课,现时的教材、教学都陈旧而落后,根本不是网络的对手。“每每到了‘关键的’课程,老师就让学生自学,课本上的知识也非常显浅,远不如从网上详细、贴身。”

  老师:

  “门事件”?

  应试教育的悲哀!  

  据说,诸多“门事件”都发生在教室,在众目睽睽下。我们不禁问,难道老师都被集体“缴械”了吗?

  在“南方班主任盛典”上,“门”话题也摆到了班主任工作案例pk环节中。案例假设场景是两名中学生在教室内亲热,门外的班主任究竟应不应该打开那扇门。话题一出便引起了广泛讨论。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却发现,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于在关键时刻怎么推门的策略上,在“门事件”的预防工作上,班主任们也深感无能为力。更有老师在案例讨论中说出:“他们不在这里做,也早就在别的地方做了。”

  “他们获取信息渠道太畅通了,黄色暴力的网站比比皆是,家长管教的放任等等都是出现问题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出了问题。”广州市东风西路小学德育主任李娟认为,多重“门事件”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应试教育的体制,学校只注重升学率,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从而出现德育教育的缺失。她呼吁,教书育人,应把 “育人”放在首位。

  深圳一中学教师也对记者说,现在的老师面临升学压力,忙着够分数线,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事。就连体育、音乐这些课程一到关键时刻也要让位,更何况是这些“无关紧要”的课程。

  家长:

  对孩子,

  我们难开口说“性”

  中国社会调查所去年底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的一项调查显示,92.5%的学生曾在生活中遇到过与“性”有关的问题,而只有2.6%的家长能给孩子以满意的答复。

  家庭的性教育,其实从孩子第一个“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就开始了。在记者采访的三十多名学生当中,有曾经问过“生命出处”的占据了90%。但他们得到的答案却是五花八门,有的从海边捡回来,有的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中爆出来,或是天使送来的。真正得到正确答案的不到四分之一。

  记者把这个问题再度抛给家长,他们大多表示要真正回答实在难以启齿,而且会招来更多难以解释的为什么。有人认为说了孩子也不懂,所以干脆蒙混过关,反正以后也会懂的。更有些家长认为性教育越早、孩子发生性行为越早,因此他们从来不跟孩子讨论性话题。  

  家长性教育的态度消极被动,高一学生Juice认为这是家长不负责的表现。他认为只要家长、老师作正面引导,孩子自然懂得是非判断。问题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性与暴力的问题都会回避,每每想跟家长沟通的时会被家长责骂。

  专家:

  性教材,

  不在网上漫画上

  “网络上、漫画上、光盘上的性,是科学的全面的性吗?”“全国中小学生心理”研讨会上,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指出:“性教育实际上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性别角色、行为交往等内容。现在不少‘性教材’,多以‘新奇’‘刺激’甚至是‘荒诞’的单纯的性体验为卖点吸引观众,这些声色俱全的‘性教材’却被学生当成正确的性信息去接受。由于缺欠正确的性观念,学生自然就会出现性道德的缺失。”

  广东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心理咨询科副教授黄铎香认为,“门事件”频发的最大原因应归咎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的特点就是除了分数与学习外其他什么都不管,但是,教育最重要的方面应是心理素质教育,即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现时的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比较薄弱,往往忽视了道德教育里的很多内容,学校方面不仅是相关课程开设得不够,就连教学老师本身也一知半解。

  其次,学生没有是非感羞耻感也是重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性发育时期,对异性好奇是正常的。青少年时期的自制能力差,很需要老师、家长用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引导。

  最后,媒体的误导也是导致“门事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色情新闻、露体图片常见于报章,社会耻辱感的沦丧,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应该促进健康的文化发展。  本报记者 陈学敏 实习生 梁婷婷 支少容 陈博 通讯员 张瑞红 姚训琪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