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追逐“洋高考”?“洋高考”其实更复杂——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谁在追逐“洋高考”?“洋高考”其实更复杂
2009年06月10日 11:03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高考昨天结束,多少人长吁一口气!可有些高三学生不同,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加紧张忙碌——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千军万马”争着过的中国高考“独木桥”,而另辟蹊径参加了“洋高考”,即将远渡重洋去国外读大学。

  黄宇骁,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早已拿到前往美国的签证。两个月后,他将入读哥伦比亚大学。“我已经考过了驾照,马上打算学法语,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最后的高中岁月,他拼命想多学一点技能。

  在复旦附中,与黄宇骁处于同一状态的高中毕业生有25位。

  如今,不少上海高中生家庭对“洋高考”与本土高考权衡再三,“要不要去国外读大学?”已经成了一个选项。

  “洋高考”其实更复杂

  “上教留学”的副总经理黄奕说:“这几年出国读大学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是前三位的选择。”与过去迥然不同,以前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是读研、读博,而现在不少上海家长把孩子送出去读大学本科,甚至读高中,留学生年龄正逐年走低。

  与中国高考相比,“洋高考”其实更复杂。它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语言类考核,不同语言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考试;第二类是类似于中国高考的普通教育考试,但这种考试并非所有国家都要求。并且,“洋高考”除了统一考试,还必须经历“自主招生”:各所国外高校会根据各自的不同要求和标准,有针对性地筛选学生。

  眼下,国外高校普遍喜欢中国学生,一方面是中国经济繁荣,一方面因为中国学生确实非常勤奋刻苦。前来推广本国教育的洋高校络绎不绝——仅6月,就有美国、日本、英国等多个国家推出留学教育展。由此,中国高中生的选择范围逐渐扩大。

  爱上“完全不同的教育”

  现在热衷出国读书的,主要有两类人群,一类是尖子生,他们想去国外追求更先进理念的教育,这些学生通常手握国内名校的预录取通知,甚至早已被保送北大、清华;还有一类是以国内标准看显得成绩平平的学生。

  黄宇骁属于第一类。他选择出国,缘于两年前学校安排的一次对外交流。那年,学校得到9个跟美国高中交流学生的名额,为期一年。经过层层面试,黄宇骁和同学徐路易等入选。

  “到了美国,才真切地感受了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黄宇骁去的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著名男校圣奥尔本斯中学,一门莎士比亚的学习课让他觉得不可思议。“原以为只是读读剧本,没想到要自己上场表演。”更绝的是,他扮演麦克白,指导者竟然是一位世界著名的莎士比亚舞台剧导演。课余时,他们还有机会到莎剧原版收藏图书馆翻阅资料。

  “这是全新的学习体验,它教会我利用一手的资料学习。”黄宇骁写过一篇论文《尼克松1972年访华》,他在老师帮助下,到美国国会图书馆查资料,查到了当时刚刚解禁的周恩来和基辛格的谈话备忘录。

  在美国一年,中国高中生们学得很苦,但不是身陷题海和补课的痛苦,而是自己去图书馆、上网、搜寻各种资料汲取养分的辛苦——“真的学到了很多!”

  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不过,上海参加“洋高考”的学生,并不仅限于“精英”,还有一大半是所谓“资质平平”的学生。在分数这把单一标尺的衡量下,他们不可能奢望考进国内的名牌大学,更谈不上规划自己的未来。于是,其中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抛弃“唯分数论”,把“洋高考”作为一种可以抓住的机遇。

  选择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陈小怡,在一所普通中学就读。“按她的成绩最多只能进二本。既然如此,不如出国读书。”小怡的妈妈说,“我希望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而不仅仅是个成绩出挑的人”。

  仲丽娟是上海的一名特级教师,她把女儿出国的经历写成博客,引起了众多网民关注——女儿在一所普通完中就读,因课外活动成绩出色、组织能力强等优势,被美国宾州大学录取。女儿决定出国时对妈妈说:“如果你把出国看做投资,那么,有成功,有失败;如果你把出国看成人生的一种经历,那么,它永远是一笔财富。”仲丽娟为此在博客上感慨:“一个人有怎样的价值观、有怎样的理想,就拥有怎样的未来。”

  “上教留学”美国部咨询师周霞说:“现在一些准备让孩子出国的家长,从初中就开始了各项准备,除了读书,还鼓励孩子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积攒经历。”因为国外一些大学考量学生的不只是成绩,还看重志愿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素质,这正是目前国内教育所缺乏的。

  有家长说:“与其拼命攒钱留着将来给孩子买房结婚,还不如提前拿出来送孩子出国受教育。”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洋高考”给家长们出了一道选择题,更是一道思考题。

  本报首席记者施嘉奇本报记者王柏玲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