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在蚁族中,我是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蜗居在蚁族中,我是谁?
2010年01月06日 09:27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杨开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在600多万求职者中,16~34岁的青年人占了74.5%。占劳动力市场供方主流的年轻人,其生涯理念和发展方式受到主流社会的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从我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就业价值观,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自主择业成为国家倡导的就业方式,青年人可以拥有越来越开放和自由的生涯选择与发展;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西方崇尚自我实现的生涯发展观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中国的年轻一代。可以说,现代的年轻人处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价值观交融的时代,他们拥有多元化的生涯发展观,也在多元化的视角中矛盾着、困惑着,用青春去体验和实践“我是谁”。

  不可否认,年轻人的择业空间越来越大,但是,面对多种可能性和选择,什么才是“最好的”,倒成为考验。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是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但是“最适合的”常常被父母的要求、对生存的担心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等所绑架。所以有些年轻人甚至问出这样的话:“究竟是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要找一份可以满足虚荣心但是比较累的工作?”作为年轻人,回报社会、回报家庭是应当的;要在社会上生存立足、获得尊重也是无可非议的,但这些声音常常来自社会主流文化,而非适合每个人的情况。当不自觉地将外界标准作为依据时,个人发展可以让别人看着很成功,但自己内心未必幸福。

  所以在作生涯抉择前,年轻人可以想想: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稳定一定是来自外部的工作环境吗,还是也可以来自内心?这样的思考无非是希望年轻人能够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盲从,更不要在盲从的同时还不断地抱怨社会或命运。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是一个人得天独厚的核心竞争力,学习如何发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最重要的。我曾读到一个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访谈。一位北大医学硕士,毕业时拒绝了读博的机会,也没去找所谓的“好工作”,而是直接和某县医院签了5年的合同,他告诉自己的师弟:“其实我的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艰难,我去基层并非就不再做研究了,我是希望通过这5年的时间,好好了解地方上的情况,掌握最真实的数据,5年后再进一步对遗传科学进行研究,到时候可能会面临另一次选择。”

  这个例子,可能对正在彷徨迷惑的年轻人有所启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拨开世俗的云雾,直面自己的内心并付诸行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人可能一帆风顺,也有人可能遇到挫折,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但无论后来的生涯发展和以前的理想是否一致,从生涯规划的角度看,这里都没有失败,所有的尝试都是对“我是谁”的一个体验和再建构。

  在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产生怀疑时,请对自己说“谢谢”,感谢自己为追求理想所做的努力,无论结果是什么,这种努力都不会改变。那些勇于实现自我的人将能量真正用在了建设性行为而不是压抑本性上,所以,他们不仅更容易获得自我认同和内在的幸福感,而且往往对社会的贡献也会更大。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