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坦言就业难度大于去年 市人大代表共议就业难题
□晚报记者 杨玉红 孔同 陈珍妮 报道
本市今年将毕业的大学生有16.8万人,需要再就业的失业人员有27.9万人,各类新的就业困难人员不断产生……昨天,韩正市长在补充发言中说,今年就业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促进就业工作难度大于去年。市人大代表对此纷纷建言献策。
【大学生就业】
现状:实习也艰难
这两天,市人大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康青老师一直在会场内外奔波,向一些企业推荐自己的学生,可这些企业老总开口就问,“是研究生吗?有工作经验吗? ”
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大多要求应聘者具有工作经验。大学生为了使自己在未来职场上更具竞争力,参加实习便成为一条必经之路。康青介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学校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也十分有限。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还削减实习计划,从而加剧了实习困难。有的企业仅仅把实习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甚至苛扣实习生工资。康青介绍说,还有些职业中介机构,看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找实习岗位心切的心理,许以颇具诱惑力的承诺,在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又不履行承诺。
举措:低就业率专业将受限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前瞻性,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市人大代表、职业指导师汪美萍提出,在现代服务业,餐饮业大堂经理等很多岗位招不到适合的人才,很少有学校主动开设这个人才紧缺的专业。学校开设的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热门专业,市场上没有相对应的岗位,学生叹息:毕业就失业。
列席会议的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态:市教委将根据三到五年内某专业就业率的跟踪分析,确定一份“建议控制招生规模的本专科目录”,让就业不佳的专业不再大肆招人。薛明扬坦言,专业设置的改进调整有难度,可能会涉及到高校部分专业和教师的切身利益,但市教委会动真格,这和每年数十万高校毕业生的利益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市人大代表、上海大学党委书记于信汇代表也说: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紧箍咒,今后高校会在招生就业方面更加透明。
建言:开展“村官计划”
市人大代表、长宁区教育局局长贾炜认为,在解决大学生实习计划的同时,可以大力开展“村官计划”。贾炜认为,社区管理工作应该引入大量年轻的社会工作者,引导大学生担任居民区的社工站站长等。 “现在的社工站工资待遇有待提高,希望有更多大学生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
【农民工就业】
现状:农民工提前返城觅活
“从去年年初,我就开始担忧‘世博会’的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市人大代表张雄伟颇为感叹。他说,以前农民工都是春节后来上海找工作,今年都赶到春节前。 “有什么活儿可给我干?有缺人的项目吗? ”张雄伟经常接到“托关系”来打听工作的电话。
对策:企业主动“走出去”
张雄伟提出解决思路——工程建设单位“走出去”。作为上海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张雄伟说,由于身处建筑行业,看到“世博前”与“世博后”的经济效益有明显差距。该公司在外地开设分公司,把在沪的外来务工者带过去,这样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 “我们公司就解决了好几千个员工! ”
建言:他们能否入下岗体系
张雄伟说,去年两会时他就提出世博会召开后,众多的农民工兄弟没工作怎么办? “毕竟一旦大量农民工兄弟找不到工作,就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安定。 ”他建议,可否将这些农民工们也纳入本市的下岗体系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并争取稳定就业岗位。
“很多民工兄弟在上海生活了10多年,已是上海的一部分,企业可以多开拓一些领域,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难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方名山说道,很多市民抱怨找不到称心的保姆,可小区门口家政公司门口每天都坐着10多位外来人员,这主要是供需方不匹配而产生的现象。
【再就业人员】
现状:见习大学生需就业
市人大代表、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从青说,去年街道里来了30个大学毕业生至今仍在实习中,“如果今年再来30个怎么办?肯定没有那么多岗位可以容纳。 ”任从青代表表示,今年的就业压力的确还是很大。
对策:创业骨干要传帮带
任从青认为,从现阶段解决就业问题来看,一方面可以组织动员社区单位推出一些岗位,解决困难;另外一方面就是办好青年创业园区。如带头创业的骨干应再继续带领新的大学生共同创业。街道层面可以给予政策,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和补贴,加大力度扩大企业的招收率。任从青认为,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社会组织其实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创业就业空间,可以采用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形式来扩大社会的就业渠道。
建言: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解决就业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市人大代表、职业指导师汪美萍指出,大中小企业也是解决再就业人员岗位的主要渠道。
扶持中小企业,让这些企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有利于稳定岗位。汪美萍指出,稳定岗位和创设新增岗位一样重要。目前,中小企业和员工签订合同时,一般都采取一年一签的形式,如果企业发展有困难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扶持和帮助,员工没有稳定感,也会导致新的就业难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