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好于预期 结构性就业难仍待化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就业好于预期 结构性就业难仍待化解
2009年07月02日 10:33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就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报湖北、上海、福建、山东、陕西、重庆、广东等分社记者进行专题采访调研。

  结果表明:半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仍未摆脱严峻形势,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好于年初的预期。

  就业签约率渐趋好转

  “我有过多次找工作的经历,还有不少同学工作没有着落。”华南师大应届大学毕业生陈洁对记者说自己很幸运,刚刚在广东省6月举行的 “一企一岗·互济共赢”首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

  据悉,广东今年有33万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意向签约率为60%左右。

  截至6月1日,湖北省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接近一半。

  重庆今年有12.9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了1.7万人。到5月31日,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达到53.5%。

  今年山东省内高校有46.5万毕业生,加上省外院校毕业生回来就业和近两年沉淀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毕业生将突破60万人。据了解,前5个月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已有22万人落实就业岗位。

  上海高校今年共有毕业生15.8万人,比2008年增加0.9万人,增幅为6%。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介绍,截至6月2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虽已实现年初既定的70%的工作目标,但仍有近三成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

  今年610万名高校毕业生,目前就业签约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

  各地政府都表示,虽然大学生就业状况比年初预计的要好,但不能掉以轻心。

  “对症下药”促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全国各地纷纷开出“药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从年初开始,除举办多场大型人才招聘会外,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今年4月,陕西省省长袁纯清提出大学生就业“个、十、百计划”,鼓励所有单位参与。各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开设“绿色通道”,其中,西安外事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中,约有3000名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并有60%的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意向。

  重庆今年计划国企招聘高校毕业生达到1.3万人以上,并在机电、轻纺、建工、能源等五大集团设立一个大学生实习基地,让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接受三个月到半年的培训。

  山东省连续两年拨付经费,建成就业见习基地500多家,在基地见习的毕业生有2万多人。前5个月,山东省“三支一扶”和村官计划人数分别达3000人和5100人,到基层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湖北、广东、上海、福建等地也不断加大扶持大学生就业、自主创业的力度。

  越是在经济低谷的时候,企业吸纳人才的成本也就更低。于是,各类企业加大了招聘大学生推进就业的力度。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这是一种“蓄水”。

  6月2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87家校友企业推出了1202个岗位。据该院院长朱晓明介绍,这些岗位面向上海的32所本科院校和32所高职高专发布。上海光明集团董事长王宗南表示,要与高校建立就业基地、岗位实习、培训及产学研合作。

  6月21日,广百集团招聘摊位前一大早就排成了四条长龙。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告诉记者,广百这时候能大规模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是因为广百逆势发展,需要储备大量的人才。

  结构性就业难仍待化解

  近日,记者在湖北省通城县隽水镇宝塔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黎锦林感慨,农村最缺的是人才。他以该村砂布厂为例说,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看不上这个村办企业,前年,只从咸宁职业教育学院招来一名女生,从事外贸工作。2个月后,她就被派往俄罗斯,2年内3次出国洽谈业务。收入除工资之外,另获5万元奖励,去年又得了10万元的年终奖。

  在一家小企业的招聘现场,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对求职的大学生说:“你们不要觉得这些企业小,小企业往往能给我们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这个舞台很好。”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说,“和企业一起成长,和事业一起成长,将来你们在企业的收获会更大。”

  目前,“重眼前、轻长远,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受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及家长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就业的要求。专家指出,相对于农民工等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是一种结构性困难,即就业岗位选择的问题,而就业岗位又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紧密联系。

  据了解,在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中,高校毕业生属于高端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难以吸纳较多高端人才,另外,有些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产销不对路”。因此,很多地方出现了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岗位、本科生与专科生“抢饭碗”的现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这说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激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专家建议,改善经济结构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解决结构性就业难,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

  福建省政府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开明认为,从长远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仍是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主选。强化中专、中职技校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最为需要的一线劳动者技能素质,同时也能将大学扩招的势头稳定下来,甚至逐年减少下来。(记者 顾兆农 赵 鹏 王乐文 谢卫群 王有佳 刘成友 侯露露 邓 圩)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