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广东首家提供的八百多个见习岗位,大学生们不太“感冒”,用人企业也有困惑
来自广东省就业服务局的统计表明,截至4月中旬,全省应届大学毕业生还有31.5万人未找到工作。
广东首个“学士后流动站”于本月在广州启动。“学士后流动站”的诞生,就是为有就业愿望但暂时尚未就业的应届和往届暂缓就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及预备就业岗位。
距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离校仅剩一个来月,在紧迫的就业形势下,“学士后流动站”能否成为就业“推进器”、人才“蓄水池”、用人“实验室”?大学生与企业之间能否实现共赢?
见习岗位有八百多个
广东首个“学士后流动站”由广州大学和广州市越秀区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共建。越秀区劳保局局长黄永青介绍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就把创业、就业的培训课送进广州大学校园,合作过程中萌发了互建见习基地的念头。“既然我们有‘博士后流动站’,何不也搞个‘学士后流动站’,建立起一个学生毕业与就业之间的‘缓冲带’?”
双方一拍即合。首批“进站”的有30家企业,连同越秀区的见习基地共提供831个见习岗位。在本月初的双向选择会现场,学生和单位之间签订的见习意向书就达600多份。
多数大学生并不“感冒”
毕业生第一要务是找工作,真没找到才退而求其次选择见习———这是记者了解到的大部分毕业生对“进站”工作的一致看法。相对于实际的工作岗位而言,大部分毕业生对见习岗位并不太“感冒”。广州大学物流专业大四学生田喆莹就是其中一个:“在过去的教学安排中,我们已经参加过见习了。”小田说,这种接触社会、积累经验的机会对她的师弟师妹来说显然更有用,“我们毕业后参加学士后流动站,见习又不算试用期,我参加来干吗?见习完还得继续找工作。”
“如果毕业之前一份工作都没有,我会考虑去,总比呆在家里无所事事要好。”小田说,“进站”也不是盲目的,她不接受跟专业无关的岗位,她要选择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岗位。“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用两到三年从物流业基层做起,三到四年争取上中层主管。”因此,小田已经向两家物流公司投了见习简历,目前还没有回音。
广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黄静思则代表了另一部分学生的看法,她认为,见习岗位能和专业结合固然好,但就像很多师兄师姐毕业后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一样,不能太“强求”,见习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实操能力,可以尽早克服大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约人面试却一个没来
“学士后流动站”的另一边就是需要用人的单位,首批“进站”的越秀区30个用人单位都是清一色的企业。佐丹奴(广东)商贸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陈洁霞明确地告诉记者,“公司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储备人才,发掘公司需要的人才。”
设立“学士后流动站”对佐丹奴来说也是一种尝试,此次提供三种岗位:店铺助理、仓库运筹员和营业员。今年公司计划招聘十多个管理培训生职位,到目前仍未招满,陈洁霞说,他们想借助这个新的方式,从参加见习的毕业生中物色合适人选。她告诉记者一件“怪事”:“当天收完简历后,我们约了3个大四学生来公司面试,结果一个都没来。可能他们认为岗位太底层了,想一毕业就坐办公室。但我们零售这一行,若是连基本的都做不好,怎能胜任领导?怎能管理员工?”
急切地盼望吸纳人才的总统大酒店总经理郑秉枢说,酒店业非常适合见习模式,企业一方面想尽一份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想择优选才。“我们会为见习的学生提供酒店服务业全方位的培训,从零开始。企业可以考察学生,看他是否适合岗位;学生也可以考察企业,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企业。”
见习生权益亦需保障
入站毕业生不签订劳动合同,见习期的权利如何保障?黄永青介绍到,对于“进站”单位,区劳保局会进行筛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在本区或全市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同时,劳保局和学校都会对见习的大学生进行跟踪,一旦发现有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企业将被撤销企业“学士后流动站 ”的资格。
对于有学生担心进到企业见习后成了“廉价劳动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黄永青说:“个别企业有这种情况也在所难免。”她建议,学生在签订见习协议时应与用人单位商定好具体工作内容。“我们限定3到6个月的见习期,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也是需要投入成本的,一班又一班换人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冯小静、康皎、周小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