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边的世界很精彩,外边的世界很无 奈”,现今大都市的超高房价、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让不少蜗居着的蚁族和大学毕业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了中、小城市。
在通讯和交通越来越发达、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逃离北上广,回家谋出路”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而现实的选择。
蚁族的无奈
负担越来越重,钱越攒越“少”
今年3月底,在青岛工作5年多的胶南人张华辞掉了工作,回老家胶南一家企业上班。
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张华,曾为了“在青岛拥有一套房子”的梦想,而选择留在青岛市区一家软件公司。
可青岛疯涨的房价却让她离购房梦越来越远。这两年连比较偏远的李沧、城阳房价都已经每平米近万元,张华的月薪却一直在两千元左右转悠,钱越攒越“少”,她只能蜗居在远离市中心的出租屋里。
过年回老家参加同学聚会,张华感触颇深:“总以为读了大学再回县城工作的同学挺没出息,可毕业两年后人家就有车有房了,而我还要每天早晨挤一个小时公交车上班。”
“留下的”还不如“回家的”——这样的反差让张华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像张华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今年春节,从北京回烟台老家过年的孔成东也受到类似的“刺激”。毕业快四年了,眼看自己工资的增幅被北京房价的增长速度越抛越远,而老家好多同学纷纷成家立业,孔成东也萌生了“回家”的念头。
“烟台这几年发展得不错,我是学外语的,又有近四年外资企业工作经验,不愁找不到工作。”孔成东说,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京漂”朋友选择了回家。
退却的惬意
过得挺舒坦,工资花不完
当不少同学还疲于奔波在各大招聘会时,山师历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的应届毕业生牛艳贺已经准备回老家菏泽了。
最初牛艳贺也打算在济南找份工作,但是她请教了一些留在济南打拼的师姐、师兄,发现他们生活得也不是那么光鲜:几个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早晨6点起床赶公交车上班,中午买个肉夹馍充当午饭……“我最初的梦想是当知名企业和公司的白领,能赚很多钱。他们的现状离我的梦想有点远。”现在,小牛已经与菏泽单县一所中学签订了协议,很快就要上班了。
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级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刘汶汶,临近毕业时选择了去肥城一家公司实习,并打算留在那里工作。“现在交通方便了,肥城还是全国百强县,物价便宜。我和同学租了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还有一个超大的阳台,一个卫生间,一个月才200元钱。离公司又很近,再加上自己做饭吃,一个月别的费用也就200元钱,600元实习工资都有结余。”
山师历山学院中文系的刘慧慧也认为,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比,多了细水长流的回味和风情。“你看最近几年评选出的宜居城市,排位靠前的几乎都是二、三线城市:苏州、泰州、宁波……有了好的居住环境,才能真正融入城市,进而迸发出工作的激情嘛。”
现实的选择
半数毕业生愿去二三线
如果说不堪生活压力而返乡就业的白领回家更多的是无奈,那么即将在大城市中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回到中小城市的家乡就业就显得更加实际而主动了。
山东财政学院财管专业的刘才彬告诉记者,在他们班55个人中,大部分同学都报考了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而其中又有一半的人报考的是老家的市、县级机关单位。
山东轻工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梁震鲁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近年来有了明显转变,更加实际了。“在2004年到2006年之间,大学生大部分都想留在济南、青岛这样的城市,不少人是心不甘情不愿才去中小城市的,现在学生开始主动往这些地方跑了,近几年到这类地区工作的能占到七成左右,比前两年能多两成左右。”
无独有偶,近日,“前程无忧”关于“去不去一线城市工作”的投票中,有47%的毕业生选择去非一线城市找工作,而这一数据在去年末为31%,去年中仅为24%。
“去二、三线城市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梁震鲁介绍,在小城市企业工作的学生很多都深受重用,往往这些地方是企业开拓的新生市场,虽然刚开始薪水不高,但很快就能涨工资,职位也提升得非常快,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看,比大城市更有发展空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