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喜欢选择大城市?就业应走向大众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为什么年轻人喜欢选择大城市?就业应走向大众化
2010年01月25日 11: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冉 本报记者 唐轶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0年将有630万名大学生汇入就业大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按照这些年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观念,大城市依然会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

  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大城市就像是一个磁体,吸引着人才和各种资源汇集到一起。

  在很多专家看来,目前,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其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与一些二线城市或西部的城市相比,年轻人会觉得有更为优厚的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

  “蚁族”问题研究者、北大博士后廉思及其课题组研究发现,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大城市中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客观影响,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工作,这无疑更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

  以北京为例,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在其巨大的吸引力下,北京内外的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在北京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去外地工作则会增加发展风险,因此更愿意在北京工作。

  “我国社会正经历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我国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必然出现大学毕业生滞留现象。”廉思说。

  廉思表示,一方面,骤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待在大城市寻找考研深造或其他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国家的就业政策也为一部分人继续留在大城市提供了政策支持。

  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使我国大学入学率在短短七八年内达到了21%,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按照国际标准,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这必然要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廉思说,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越是人才饱和的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前去就业的人越多。反之,越是急需人才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或农村,越难招到人才。“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落后地区出来的大学生宁可在大城市里做“漂一族”,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家乡,或者到外地工作。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