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23岁的包洪军就起床了。
眼下正是除虫的时候,和临安三口镇秋口村其他农民一样,包洪军要趁清晨比较凉快,去田里看看水稻的长势。
去年从浙江林学院毕业的他,因为手有残疾,一直没找到工作。今年年初,包洪军承包了村里500亩被抛荒的农田,做起了专职农民。
没找到工作回村种地
虽然从小在田里看父母种地、锄草,但包洪军几乎没干过农活。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让他的手臂四级残疾,拿不了重物。父母非常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找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
2004年,包洪军成了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学生,但因为身体原因,他没读多久就退学了。
2006年,他又考入浙江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大学毕业。不过,他仍然没能找到一份工作。最终,他不得不回老家。
成了“无业游民”的包洪军经常在村里闲逛,很快他发现,由于种地经济效益不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经商或打工,被抛荒的农田越来越多。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里浮现了。
“反正现在没工作,能不能把这些抛荒的农田承包下来呢?”包洪军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初中同学、现任秋口村村官胡铮的支持,他们俩一起说服了村主任张根林。
用稻谷代替承包款
村里专门召集村组长、村民代表开了一次会,动员大家把抛荒的农田交给包洪军来管理,但很多农户都不放心:“一个手不方便的大学生,能种好自家的田就不错了,这么多田,怎么可能管得好?”
另一方面,其实包洪军承包农田的资金也没着落。
他提出了一个“用稻谷代替承包款”的办法:“向农民收取一定的农田管理费用,所有农活全部由我们来做,农田里一季水稻所产的稻谷全部归农民,确保亩产800斤,如果不到这个产量,我们给予补足。”
这个办法让很多村民动心了。
经过村里的多次动员,加上至少800斤亩产的承诺,农户逐渐接受了这个方案。随后,包洪军和村里的8个农民一起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以575元一亩管理费的价格,一口气承包了500亩农田的经营管理任务,包洪军以13%的股份,成为了当地最大的“农场主”。
农民都说“很合算”
今年3月,没有任何务农经验的包洪军,开始在田里忙活起来。由于不少土地已经荒废多年,重新开垦起来非常困难,包洪军又与合作社的其他股东一起,出资20万元购买了育秧机、插秧机、喷雾器等机械。
在用上了现代化机械后,种地的效率大大提高。
村民金官荣是村里的养猪能手,常年在外帮别人养猪,根本没时间管理自家的农田,现在,他把田里的事都交给了合作社,“粮食保护价每斤都超过一元了,用500多块钱换800多斤粮食,绝对合算。”
对包洪军和他的合作社来说,除了收取农田的管理费,还可以利用种好一季稻之外的其他时间,继续经营土地,而这部分收益就全部属于合作社了。看着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包洪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今日早报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金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