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率"放卫星" "被就业"误导政府贻害学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校就业率"放卫星" "被就业"误导政府贻害学生
2009年07月22日 17:38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最近,“被就业”一词在网络迅速蹿红,指的是有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尚未就业且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却已经被所在学校统计进了就业率。“被就业”讽刺的是虚高的就业率,痛斥的是作假连年轻人的饭碗也不放过。

  曾听说,在有些地方的高校,学生要想拿到毕业证书,需先向校方提供就业协议书,否则文凭只能先由学校“代为保管”,这就只能逼着部分学生造假,甚至跑到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找到了接收单位。据说,这种事情已经老套了,包括一个门面小店弄出百多张就业协议的事,也已经不算新闻了。更奇的莫过于,如今有的高校会主动替学生“就业”,将一份份连学生本人也不知叫什么名称、地址在哪里的公司招聘录用协议,硬塞进他们的材料袋里。于是,一个个应届毕业生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就业”了。

  奇事总有奇之源。听说过大学生的就业率要与学校的考评甚至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吗?听说过连导师评职称也要看带教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是低吗?数字里面出政绩、出效益,“被就业”堪称又一发明。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多达611万,就业之难天下皆知,但这不应成为“被就业”的理由。上周,上海市教委公布,本市的15.8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中目前尚有15%的人未就业,并且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他们找不到岗位的主要原因。同样,国家教育部也在近期公布了今年高校的就业情况: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68%。政府部门的权威统计,与有些高校的“虚假繁荣”形成了鲜明对照。

  就业率不是皇帝的新装,统计就业数据更不需“创意”的头脑。因“被就业”而起的就业率竞相“放卫星”,实则是误导政府,贻害的是毕业生。难怪已有大学生在抱怨,他们不仅享受不到工资与社保,还会在将来真正落实就业单位时遇到档案转移的麻烦,甚至还没参加工作就给人以“频繁跳槽”的不良印象,真是后患无穷。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