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也要去实习 大学生实习难症结在哪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自掏腰包也要去实习 大学生实习难症结在哪儿?
2009年06月30日 10:55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几年,大学生普遍反映实习越来越难。但一些企业对提供实习岗位却有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大学生,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课。一次良好的实习经历,不仅可以考验一个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然而,近几年来,在大学校园里,实习难和就业难一样,渐渐成了大学生们关心的焦点。

  实习一岗难求

  智联招聘网针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调查表明,57%的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首先看其实习的经历和表现。在人力资源部门眼中,实习经历丰富的学生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学生。有更多的实习经历,就意味着将会获得更大的求职砝码。

  因此,当下实习的竞争激烈程度已不亚于就业,想要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变得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到名企实习的机会更是人人争抢。

  据悉,去年著名IT企业腾讯公司在广州进行实习生招募计划时,3个实习岗位竟引来了近8000人投递简历。同样,IBM公司蓝色之路实习计划自去年暑期在媒体公布后,全国符合条件的报名申请者多达6000人,IBM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选出了130多名学生到企业实习。

  在这种实习一岗难求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家长甚至表示,愿意支付给企业实习期资源损耗费用,即使是“倒贴”也要去实习。“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就到处给孩子联系实习单位了。”女儿是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的张先生说,“孩子学的是法律,本来实习的对口单位就少,我们家里没有‘路子’,要到法院之类的司法机关实习是根本不用想的。好不容易联系了一家法律咨询公司,即使是自掏腰包也要去实习。20多天,就要支付给这家公司300多元的实习费。”

  有人认为,应聘实习岗位已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是继高考、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考”。

  企业面临三难

  我国大学生实习难“症结”在哪里?随着高校的扩招,能够接收实习生的单位远远赶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这是造成实习难的表象因素,那么,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仅有5%左右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三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而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对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

  据了解,目前,企业拒绝接收实习生主要有三难:

  一是培训难。一家物流企业人事部主管的话颇具代表性:“一方面,大多数实习生到企业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公司反而还要指派专人对其进行帮教,同时还要占用电脑之类的办公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实习时间短,企业刚投入了培训成本还没看到效益,实习期就满了,企业很不合算。”

  二是使用难。有些公司从事的是一些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需要的是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刚毕业的学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作人员。企业觉得招收实习生,既要花人力、物力,又要在两三个月时间里使学生学到相关的技能,难度比较大。

  三是留用难。不少单位发现,花了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但这些实习生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是“为他人做嫁衣”。

  而一些大学生对实习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一是把实习当成找工作。在实习过程中,一旦发现实习结束无法留下后,则开始敷衍,不愿花时间、精力做好工作。二是认为没有收益不如不实习。企业常常出于与学校或个人的关系,接收了实习生,但并没有具体安排实习生的工作。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把实习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内容归结为八个字——“端茶”、“倒水”、“拖地”、“擦灰”。这种总结虽有偏颇,却形象地表现出了实习内容的尴尬。不少大学生认为,这种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实习,与其浪费时间,还不如不实习。

  此外,由于实习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存在责权不明晰等问题,使得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以免承担巨大风险。而由于实习内容与专业不对口,实习期间缺少保障等问题,也使不少大学生不愿到企业实习。

  需建实习制度

  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一直没有建立“实习制度”。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没有把大学生实习当成一种制度,对实习生的安排、使用等,缺乏长远的计划和制度化考量。

  “实习制度”是指企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安置刚刚毕业或尚未毕业的学生,以及那些不具备专业背景或行业经验、但有工作愿望和热情的社会成员,即为那些仅凭简历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人,提供“实习工作”、“尝试工作”的机会。

  因此,要解决大学生实习难问题,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

  一是要做好实习生需求分析。在招聘前,人力资源部门要与人员需求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并结合企业发展要求,制定实习生招聘计划,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确定实习岗位名称、岗位职责、人员数量以及任职资格,防止盲目招实习生。

  二是与高校建立长期互动关系。有着较为完善实习计划的大公司,例如微软、三星等,常年与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其中不乏各类实习生项目。通过这些合作,供需双方的信息得到交流,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信息壁垒。这样,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更加具有针对性,而通过学校推荐、选拔的实习生,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

  三是实习生培养要突出针对性。培训内容既要与实习生的所学专业有承接性,又要突出实践性,让实习生感觉亲切的同时又耳目一新。同时,培训内容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习生掌握培训内容后,在本企业工作将会得心应手,这样的培训有利于保留优秀实习生。

  企业界人士指出,高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可以探索多种实习模式,如请中介机构运作实习业务,由学生付费参与实习项目等。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为实习生敞开大门。在法律方面,也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或规章,对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所规范,如实习生工伤保险制度等,为实习生提供法律保障。朱海滔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