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考频现“超纲”题引争议 引发恶性攀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自主招生考频现“超纲”题引争议 引发恶性攀比
2010年01月15日 16:07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是触发“良性效应”还是“有失偏颇”

  □晚报记者 钱钰 张骞 报道

  明天就将奔赴五校联考考场的高三学生小余内心有些忐忑,虽然自己的准备较充分,但当他做完五校联考样卷后,小伙子心里还是“凉了一截”,“物理题几乎全超纲,考查的能力要求近乎‘超常’,数学也有一半的试题超纲,英语试题结构前所未见……”小余不禁望“题”兴叹,“早知如此,就算不睡觉,我也要挤出时间,自学全国教材内容! ”

  自主招生考试频现“超纲”试题也引发争议,如此导向究竟是触发“良性效应”,即让优秀学生更快成长;还是引发“恶性攀比”,即让所有的孩子都“加餐”,导致部分学生可能只重知识宽度,但不重基础,盲目追逐超纲内容,从长远发展来说对学生不利?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学自主招生给中学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高校在设计自主招生题目时,尽管是各行其是,但应关注可能给中学教育带去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超纲题太多学生直摇头

  “五校联考样卷中,物理题几乎全部超纲,我辅导的一所知名示范性高中理科班的学生,居然一道题都解不出来,全靠蒙!”近日,某物理名师张老师告诉记者,样卷涉及的知识点绝大部分超高考大纲要求,如光的全反射及应用、带电粒子在磁场及电磁复合场中的运动等,这些内容都是被上海高考拒之门外的,且已经接近竞赛难度水平。 “学生两眼一抹黑,老师辅导起来也很吃力,所以我丑话说在前头,给考生、家长打好预防针,让他们都不要抱太大希望! ”

  “总体来看,样题和平常复习中遇到的相差较大,将近有一半的内容超纲。”数学名师姚国超老师看过样卷后表示,有些内容上海学生没有学习,如三元基本不等式、复合函数、导数等。还有数学老师分析说,选择题中,考到了复数、排列组合、抛物线以及3次方程,都不太好做,有些考点正好是学生的弱项,他对样卷的评价就是“试题涉及的范围很广,与大学的高等数学相吻合。 ”

  部分高三学生也反映,化学试题也较难,连一些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看了都直摇头。除了物理、化学、数学外,英语老师也反映,试题结构前所未见,其中阅读的题型有别于传统的单项选择,需要考生把缺失的句子插入原文,对英语的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钻空子设计得分技巧

  由于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涉及超纲或大学内容,不少中学生除了“加餐”外,还设计出不少“钻空子”得分技巧。

  某市重点中学高三文科考生王成(化名)告诉记者,为了备考复旦水平测试,他从高二寒假开始就狂背英语单词。

  “听去年参加复旦水平测试的学长说,英语科目的词汇非常难,要达到英语四级以上,六级以下的词汇量,才可能做出来,所以我从一年前就开始背大学英语四级词汇了。而物理、化学科目,我基本打算放弃。 ”王成告诉记者,相比理科题目还要计算,英语科目只要认识这个单词多数能得分,所以他现在每天抽半个小时至1个小时时间花在词汇背诵上。

  记者注意到,复旦水平测试采用的200道题目,涵盖中学的10个科目,希望能选拔出知识面全的学生,确实使很多学生注意到了自己的偏科问题,并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弱势学科。但是,由于复旦水平测试采取的是答对一题得5分,答错一题扣2分,不答题目不得分的计分方式,还是有不少中学生,会想法利用计分方式来“钻空子”,设计所谓的得分技巧、猜题技巧等。

  高校:这是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参加的考试

  至于样卷涉及超纲内容,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教授表示,五校联考本来面向的就是全国考生,因此试题涉及全国教材内容也很正常。

  “其实,高校也一直都在呼吁,考生报考自主招生一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力去选择适合的学校,千万不要抱着‘广种薄收’的态度去对待自主招生考试,因为,它毕竟不是高考!”陶主任表示,在高校看来,自主招生考试是面向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该有能力拓展或补充学习新内容。

  不过,记者采访也发现,对于部分示范性高中的学生而言,这些“超纲”内容他们看来并不觉得陌生,做起来也得心应手。因为为了不让“吃不饱”的孩子“饿肚子”,学校平时会为他们“加餐”,补充讲解全国理科教材内容或拔高性内容。因此,陶主任认为,这样难度的试卷对优秀学生而言,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之所以有人对考试“超纲”内容有争议,在陶主任看来,这是由于有不少学生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盲目赶场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增加了负担不说,还浪费时间,影响了正常复习。

  正方:自主招生导向或触发“良性效应”

  大学自主招生给中学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们的出题方向对中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

  但这种导向究竟是触发 “良性效应”还是“有失偏颇”。大同中学教研室主任张亚东老师坚定地站在了正方,他认为,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去 “钻一钻”,“高校的想法也是让优秀学生更快成长,他们可以适当超前学习一些大学的内容,否则都考很简单的,比谁仔细,怎么行呢!再说没有一点自学能力的人,又谈什么考复旦、交大等呢?”张老师认为,高校自主招生出题和考察方式,在体现了大学的自主性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急欲摆脱高考指挥棒的现状。高校的这种导向和想法,在他看来反而会引发“良性效应”,会让尖子生在选拔考试中“亮出来”。

  对此,市西中学校长顾正卿认为,在遵循基本教育要求的前提下,高校自主招生的导向让学生有更大自主选择的空间,例如,考试涉及一些超纲内容,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他们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外,还可以补充学习一些额外的新内容,“从这个角度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这也是一件好事,学生有需求,学校要满足,对促进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

  反方:自主招生导向或引发“恶性攀比”

  但在采访中,不少老师却认为,这种导向似乎“有失偏颇”。这其中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会导致学生的非理性选择,即“恶性攀比”,例如,有些同学会认为,如果想考好的大学,不需要更多的扎实基础,只要去拼命钻研超纲的知识就行了。所有的孩子都“加餐”,结果得不偿失。 “部分学生可能因此光注重知识面的宽度,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基础,这样对学生长远发展不利。 ”对此,顾校长也有一种担忧。

  “一些基础都没有打扎实的学生,却将大部分精力花在超纲内容学习上,浪费时间去学高考不考的东西,这也是有问题的!”市西中学校长助理肖英老师告诉记者,高校在设计自主招生题目时,尽管是想急于摆脱高考的指挥棒,但应关注可能给中学教育带去的影响,自主招生对高中的引导,应该是有利于中学的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的转变。而从目前的趋势上看,反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负担,这对教学改革是不利的。

  肖老师认为,现在高校的自主考与高中普遍教授的内容没有统一性,因此加重了学生负担,她也呼吁,大学应该参与到中学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中来,而不是相互脱节,没有关联。多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便更好地将两块内容有效衔接起来,使创新人才得以持续培养,这样的引导才会更有方向、更有普遍积极的意义。

  不过,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有人希望一种十全十美的教育改革,但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发生。“自主招生”是一种探索,它不用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但它至少代表着一种有益的尝试。“自主招生”肯定有不足乃至缺陷,但不能由此否定它。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