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出动5辆监测车,全天候启用9固定基站、便携式测向仪等
今年北京高考期间将首次正式运用无线电监测手段,来专门盯防各种“高科技”作弊。昨天(3日,下同),北京市无线电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高考两天中,北京方面将至少派出5辆监测测向车上路巡查,与布控在全市的9个固定基站一起搜寻无线电作弊信号。
市无线电管理局业务一处处长朱黎称,北京对考试进行无线电监测是从去年9月份正式开始的。到目前为止,无线电局已动用监测手段,先后参与了全国司法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外语四六级考试、北京公务员考试等共7次重大考试,共发现了12名作弊人员,查扣了20多套无线电作弊设备。
据介绍,市无线电管理局在和平里、西三旗、丰台等地的高楼顶上共建了9个固定测向基站,每个都是耗资上千万元的设备。此外国家无线电局也建有8个基站,同样也配有监测车。
此次高考期间,市无线电管理局的5辆监测测向车将全部上路巡查,每辆车上都安排有3到5名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人员。届时监测测向指挥中心、无线电固定基站、监测测向车、便携式测向仪等专业设备都将全天候启用。
不过,朱黎称,从过去7次的考试监测发现,遇到全国性统一出题的考试,用无线电作弊的较多。而北京高考是单独出题,考试环境还是很严格的,提前泄露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估计不会有大的动作,去年北京高考就没有发现这类现象,“希望今年能平平静静地度过”。
- 防控
锁定作弊发射点需三步骤
结合使用无线电基站、监测车及手持测向仪
市无线电管理局业务一处处长朱黎介绍,高考当天,设在和平里建达大厦的监测测向指挥中心里,将有专门工作人员全天坐在电脑屏幕前进行监测,布控在全市的9个固定基站也开始发挥作用,一个基站的监测范围大约是15公里到20公里。
“每个无线电基站都会发射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一条视向线,一旦听到有相关信号,第一步就是要寻找确定大致方向,”朱黎介绍,这时会调取距离信号附近最近的两三个基站,通过彼此发出的视向线交叉,才能在电脑的电子地图上确定出一个“点”来。
但朱黎说,图上显示的这个“点”,在实际地面上是一大片区域。这时监测测向车就要上阵了。把车开到确定区域内,支出天线,进行第二次寻找,确定更为详细的位置,有时信号微弱或不容易判定具体位置时,还需调用若干辆车从不同方向逼近。
等确定具体考点后,一种“便携式手持测向仪”就要用上了。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将拿着这个发着“滴滴滴”声的仪器,进入作弊发射点如宾馆、招待所等进行探测,如听着发出的声音越来越紧迫,就基本能找到是哪个房间在用无线电作弊了。
- 建议
呼吁考场设置安检门
市无线电管理局正研究用电子干扰对付作弊
对于眼下考试中频频出现的无线电作弊手段,朱黎把它称之为“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他认为在当前情况下需多个部门配合,才能彻底防控。
亲身经历过7次考试无线电监测过程的朱黎为此提出建议———
要大面积防控无线电作弊,最好的方式是能在考场设置固定安检门或便携式安检设备,因为任何无线电作弊设备无一例外都是含有金属器件的,一过安检90%以上都能检测到。
同时,现在99%的作弊信息、作弊设备销售、答案传递,都是通过网上完成交易的。朱黎说,网络监管部门最好能像屏蔽黄色非法网站那样,将一系列考试作弊信息予以屏蔽掉,就能从源头上遏制绝大多数作弊行为。
另外,对抓到的无线电作弊者怎样处理面临司法解释的问题。现在能套用的一个法律依据是“泄露国家机密”,可处以2到7年刑期,但考题机密的有效期究竟维持到什么时候目前存在很大争议:一种认为只要考题开封后,考生拿到手了,就不算机密了;另一种意见认为考题的机密性应延续到考试结束时,因此对于“泄露国家机密”还需国家相关部门做出一个适当的司法解释,更有利于增加违法成本。
据透露,市无线电管理局正在研究用电子干扰的方式来对付作弊信号。
- 揭秘
“高科技”频用于作弊
昨日,朱黎揭秘了一些主要的作弊手法。
作弊交易网上达成
据介绍,组织者一般先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有的甚至称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能保证至少550分。价格在一门功课2000元到5000元不等,且多是考后再付钱,交易只在网上达成。
对方会要求提供手机号、QQ号、地址或身份证号,先审验信息是否真实,然后交易才能继续进行。
微型耳机米粒大小
由于手机等都不允许开机,作弊者开发了很多“高科技”工具。据朱黎介绍,从去年到今年考试中查扣的作弊设备里,主要有米粒大小的耳机、水银开关、特殊橡皮、特殊手表等物品。
一般作弊考生都会在耳道里放置一个米粒大小的微型耳机,只有用磁铁才能吸出来,“有时放置深了,还得动手术才能从耳朵里取出”。同时在腰间别一个小型对讲机,只能单向接收信号,用来接听答案。
如考场准备有电子狗的话,测到有信号时,一种“水银开关”就是专门帮助屏蔽的,不让老师检测出来。
此外,还有特殊橡皮(一面有LED屏幕)、作弊手表(手摆动奇数是一款正常的手表,摆动偶数可能变成一个LED屏幕)。 (记者 廖爱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