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近日发榜,各地的状元们也在第一时间被“揪”出,站到了社会“聚光灯”下。状元是“香饽饽”:重点大学对状元的热情日高,有的学校甚至开出十几万元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他们报读;“孕育”过状元的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则喜上眉梢,不但挂出大红喜报,有的还召开新闻发布会告诉公众,状元到底是怎样“炼成”的;各类网站热捧状元,把他们请去做嘉宾,谈学习方法、兴趣爱好,“揭秘”其成长史,博取高点击率;商家当然也不肯放过商机,拉状元们做广告、做代言,有的商家甚至挂出 “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在我店买糖”的横幅广告。一场场“状元秀”此起彼伏地上演。
热捧高考状元,固然有传统“科举情结”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出于利益驱动。很明显,身处这个崇尚高分的年代,商家、网站看中状元的 “名人效应”,希望通过他们获取更大的市场感召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那么,本该“清心寡欲”的大学和中小学,如此看重和追捧状元,是为何呢?说到底,也是一种利益驱动。中小学热炒状元,可炫耀自己的业绩,显示校长和教师的功劳,利用状元的影响力争夺生源,还可以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嘉奖。有的中学因为出了状元,甚至可以提高择校生的收费标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大学争夺状元,可以提高学校声誉,声誉在很多时候能换来政府部门的政策倾斜和资助,所以大学乐意用巨额奖学金吸引状元。
状元“虚热”的背后,涌动着教育的“虚热”。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但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还是许多中小学发展的“硬道理”。有些学生有某方面特长,综合素质好,但考分不高,他们便很难得到老师的欣赏。状元的诞生或许有偶然性,但正是因为他们比别人高出一两分,便有了“标杆”意义,有了受崇敬的价值。高高树起的状元“标杆”,让众多家长和学生仰视,倍感压力,进而为博取高分付出更多努力。这样的效果,也是树“标杆”者所乐意看到的。再说大学,一些名牌大学明里暗里争夺高考状元,也是一种虚热,表现得太看重分数,倚靠一场考试来评价考生,而不是根据考生的综合素养,来判断其是否适合报读本校。美国SAT考试类似中国的高考,调查显示,美国61%SAT满分的学生被哈佛大学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因为,美国许多大学在录取过程中设置了十余项指标,包括学生中学里的成绩、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况、教师推荐信和自荐信等,SAT只是其中一项指标,所以满分不被录取是很正常的。
状元是学习成绩优异者,固然值得广大学子学习。但还应关注这样一则调查——不少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其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所以,还是让状元回到他们本来的位置上吧。状元“虚热”如何退?盼望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从“育分”转变为“育人”。而大学应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选拔和评价体系,尤其是名校,别光顾着用状元来为自己添彩,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把好苗子培养成杰出人才。(徐敏)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