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王国荣
又到儿童节。也许,除了春节有压岁钱添喜,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节日。这一天,儿童才是“小皇帝”,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儿童经济”一拥而上,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会尽可能予以满足,不管孩子需要的还是不需要的。
童年该是幸福的。都说如今的孩子“掉进了蜜缸里”。但是,说实话,要说“幸福指数”,相比上一辈,他们并不一定高,尽管他们在物质享受上比上一辈强多了,但精神世界相对贫乏,他们的心灵比较孤寂,他们的心理相对压抑。
幸福其实就是简单,它不是用物质多少来衡量的。虽然幸福感人各有别,但精神和心理上的满足富有才会感到幸福。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儿童节这天能穿上土布的白衬衣蓝裤子、系上红领巾,就感到无比满足与幸福;能牵着父母的手去少年宫玩耍游乐,就感到无比开心。可如今,一些地方的少年宫早已成了第二课堂,好多培训项目成了赚钱的机器,甚至想要搞到一个培训名额还很难。在这里,还有多少能开发孩子们智力和兴趣的、寓教于乐的、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
多的只有朗朗读书声、练琴声和舞动的身影。这些个所谓的“兴趣班”,大多不是孩子自己的兴趣使然,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一厢情愿地“为孩子好”, 希望有此“小灶”的喂养今后能进重点小学、中学,梦想自己的孩子以后成为“钢琴家”、“歌唱家”、“艺术家”。这样的“好心”,无异于拔苗助长。很多孩子从3岁进幼儿园起就背负重荷。
国家一直在倡导为学生“减负”,可是,孩子们依然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虽然这书包比我们那时候高档多了。每天回到家里,还要挑灯夜读,要完成大量作业,第二天一早又要赶往学校,双休日、节假日还要去读“兴趣班”,或请家教或去课外老师家补习功课。玩,成了一种奢望,能保证睡眠已经很不错了。不知家长们有没想过,孩子稚嫩的肩膀能否承受如此重负?也许有人会问,现代社会竞争残酷,不这样行吗?我无语。
“儿童节快乐”不只是一句口号。要让他们快乐,就该给他们快乐的空间。让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成长,是每个做父母的美好愿景。既然如此,那就应该顺其自然,那就不要违背自然法则,不要“好心”反而扭曲和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呼吁整个社会为儿童成长营造宽松环境,让祖国花朵开得更美艳。
参与互动(0) | 【编辑:侯冬华】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