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月薪之后会出现“倒贴钱”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零月薪之后会出现“倒贴钱”吗?
2010年05月25日 15:07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尧

  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而去年本科生接受零月薪的人数仅为1.2%。(5月24日《京华时报》)

  在大学生就业日趋艰难的背景下,零月薪算不上什么新鲜事。不过,高达两成的大学生和一成以上的硕士、博士,明确表示接受零月薪的调查结论,仍然让人感到意外和震惊——尽管零月薪只是就业时的一个起点,无关他们日后的薪酬标准和人生发展。

  许多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接受零月薪,主要看这个工作是否能有效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或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利于长远发展等。这种价值判断虽无法排除逻辑前提上的无奈,但如果把其放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加以考量,并就事论事的话,其实也有值得欣赏之处。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变“怨外”为“求内”,着眼未来,以更加灵活、现实和积极的心态顺应形式就业,未尝不是理性的体现。有了就业压力,大学生势必会加足马力,想方设法提升和完善自己。但在“正常”情况下,没有哪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愿意接受零月薪。且就现实而言,我国人才并未“过剩”到零月薪的“奢侈”境界。何况《劳动合同法》也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就应该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期限内。试用期的大学生,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零月薪,不过是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所催生的市场“怪胎”。它就像一面多棱镜,既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折射出大学生不断“贬值”的现实,也以一种残酷的价值期望反映当下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正是学非所用、学无所用、学不能用,才导致人才的虚假“过剩”,以及愈演愈烈的零月薪现象。

  大学教育的弊病是零月薪产生的根源,其问题是零月薪的“病根”所在。只管招生和“流水线生产”,不问学生出路的大学教育,是相当危险的。如果大学教育仍缺乏与时俱进精神,无视市场需求,割裂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不主动谋求学科、专业和培养模式等的变革,那零月薪的困境与尴尬,必将难以得到有效化解和“根治”。小平同志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而零月薪,显然与“尊重”两字相去甚远。

  在此,笔者十分担忧地问一句,零月薪之后,会出现“倒贴钱”的荒唐吗?

参与互动(0)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