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日报道,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李钺锋和杜黎明认为,高考加分逐渐变了味,明显有违教育公平。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9年12月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高考加分政策已和择校费、大学高学费一起,成为公众心中的三大“教育不公平”;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高考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
所谓“裸考”,其实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分数说了算。但是,这些年高考已经披上名目繁多的加分“马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考试了,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诟病。
虽然,按照政策设计者的想法,体育、文艺等特长生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但是,良好的愿望未必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前年发生在湖南的高考体育特长生舞弊事件中,95%的体育特长生是通过关系买的运动员等级证书。
无数事例说明,当前,在社会诚信尚未建立、道德水准普遍低下、制约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分政策就成了高考招生的一块“短板”,公正、公平就会从这里流失。
高考“特长”之类的加分,挤占的是那些没条件加分的学生本该享受的教育资源,因为高考是“1分定乾坤”。在这种近乎残酷的竞争中,能穿上一件“加分”的马甲,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裸考”学生而言,则如同在枪林弹雨中光着膀子与穿着铠甲的对手角逐,要想胜出何其艰难。可见,加分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赋予一些人“特权”,人为制造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事实也一次次证明,有些高考加分在一些地方已完全异化,成为权势的“寻租”。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讨论教育规划纲要的座谈会上说:“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毫无疑问,在民众看来,高考制度体现的就是社会公平,相对来说,这也是让底层百姓最有奔头的一项制度。因此,取消加分政策,让高考重新“裸”起来,这不仅仅是公众的期待,也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砝码。正奋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