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应当直面“钱老之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教育改革应当直面“钱老之问”
2010年03月02日 15:15 来源:浙江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陈英凤

  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目前发布,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一份未来十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新“教改”方案,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3月1日新京报)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人生前在病榻上曾多次向前来探望其病情的温总理提出的一个问题。值此教改方案向全社会公开问计之际,“钱老之问”更加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中国人向来不缺乏聪明和勤奋,然而,我们的学校却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问题出在哪里?早在2005年,钱老就曾向温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其实,没有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的,又何止是大学?我们去看看中小学、幼儿园,他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在高考的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只是一种口号,而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显然,正是我国一层层的应试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创新的心灵,导致培养不出创新型的尖端人才。

  “钱老之问”准确地点出了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和要害所在——僵化的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片面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行政化的大学管理模式扼杀了学术的自由。面对“钱老之问”,我国的教育改革能否有直面的勇气,并在改革中开出一剂“良方”,不仅直接关系到教改的成败,更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的教育,在关注公平、平等的同时,也必须高度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拔尖人才,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发展。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整个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去除其中束缚发展、创新的僵化模式和因素,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使我们的大学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使人才成为科技强国的脊梁。

  面对“钱老之问”,教改方案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我们拭目以待。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