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校的行政层本来就比普通教师享有更多的资源,如果在绩效工资上再向他们倾斜,势必会继续提升行政岗位的含金量,从而削弱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省自实行教师绩效工资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分配方案出现“偏行政、轻教学”的现象。工作20多年的一线教师待遇,可能还不如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教师感叹,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
其实,“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在教育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就教师绩效工资出台的初衷来看,其目的也是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分配方案中,当然应该向一线教师、向优秀教师倾斜。如果绩效工资向行政层倾斜,扭曲成了“官效工资”,那么这一制度也就失去了实施的必要。试想,在当前的体制下,一些学校的行政层本来就比普通教师享有更多的资源,如果在绩效工资上再向他们倾斜,势必会继续提升行政岗位的含金量,从而削弱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这是一种价值失衡。也许在一些学校的校长看来,还是学校的行政层更为重要一些,为此,不惜把学校的优质资源向行政层倾斜,而一线教师只能被摆在次要的地位,结果连绩效工资这种初衷良好的制度设计,最终也只能被歪曲。
正常的价值体系应该是行政层和一线教师各有各的评价标准,而不能一方通吃另一方。就学校而言,笔者并非一味贬低行政层的重要性,但行政层的重要性不可能代替一线教师的重要性。某种意义上说,你当你的官,我教我的书,你在当官上有特殊才能,特殊贡献,可以获得社会地位,可以赢得社会尊崇;但我在教书上付出特别的努力,取得特别的业绩,也应该获得经济、精神上的承认,不能因为你是官,就什么优质资源都要独占,就连收入也要远远超过我。如果教师们连个人价值都无法实现,那么谁还愿成为一个好教师呢?
这种价值失衡,更是一种价值倒挂。任由这样倒挂下去,教育界的风气必然受影响,最终会削弱教师的荣誉感,并动摇教育事业的根基。 乔 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