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众“为母洗脚”教育作用有多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当众“为母洗脚”教育作用有多大?
2010年01月20日 14:36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来,丰都县城的人们纷纷议论着这样一件事:位于丰都县城丁庄码头的星火学校校长,在全校的家长会上,当着1200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面,给母亲下跪洗脚。有人认为,该校长纯属作秀;有人觉得,校长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学会感恩,值得称道。这位校长则称当代学生“感恩的心太淡薄”。(1月19日 《重庆晚报》)

  感恩表演难有效果

  □王 攀

  为母洗脚,是感恩;但感恩并非只有为母洗脚。照顾母亲是儿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必表演给他人看的,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重庆这一中学校长,在千人大会上当众为母亲洗脚,近似行为艺术,带有表演性质。这是其一。

  其二,作为感恩的“为母洗脚”,一旦演变为一场表演,那么,它的高尚的教育意义就如同空中楼阁,不真诚、不扎实。试想,为了教会学生感恩,校长今天当众表演为母洗脚,明天当众表演为×做×时,后天……对于学生来讲,这仅仅是校长的表演而已;而这些表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习惯化,最终会从最初的“震动”,到后来的“没感觉”。

  表演的感恩,只会教会感恩的表演。被民间形容为“三月里来,四月里走”的学习雷锋就是明显例子。敬老院的老人、孤儿院的孩子平常需要照顾、需要关心,那些“雷锋”们一个都不来;等到学习雷锋的三月,他们天天被一拨拨的“雷锋”折腾来折腾去。说到底,这只是表演出来的“好事”。而之所以是表演出来的好事,就是因为诸如校长这样当众为母洗脚的表演式教育使然。

  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雷锋精神之所以成为雷锋精神,在于雷锋不是在表演,而雷锋精神也不是让人们来表演的。做好事应当成为真正向雷锋学习的人的一贯做法,这种做法不论人前人后,都是始终如一。同样,感恩也是一种潜移默化、一以贯之的行为,不能想起来了就表演一下。否则,只会让受恩者不自在,让围观者不自在。

  这位为母洗脚的校长称当代学生“感恩的心太淡薄”,即便是,那也是学校、家庭,对孩子感恩教育过少所造成的。我们作为理性的成年人,在指责孩子“不懂感恩”之前,应首先反思如何教孩子一些“感恩技术”。譬如,平常就教孩子帮父母做些家务,逢年过节教孩子做手工礼物,诸如此类并不比洗脚差几分———感恩也是一门技术活儿。在教育孩子的许多方面,我们遇到的往往是技术问题,恰恰是成年人看不透问题的实质,反而把责任推向了懵懂的孩子,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认识。

  身边榜样价值更大

  □王军荣

  要为母亲洗脚,完全可以在家里“偷偷”地洗,根本就没有必要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洗。不过,别忘记了这一点,给母亲洗脚的是位校长,他首先是位教育者,他有责任以自己的行动唤起学生的感恩之情。

  由于子女不孝顺,导致老人生活困窘的新闻屡见不鲜。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却随之来临,家庭养老是不可逃避的现实。而现在的学生中,有几个能记住父母亲的生日?有几个知道父母亲喜欢吃什么?相反,孩子的生日、孩子的喜好却始终藏在父母的心中。现实中,孩子和父母的情感却越来越淡薄。感恩是需要教育的,孩子的感恩之情是需要唤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当着全体师生的面为母亲洗脚,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怀疑校长是在作秀。他的父亲为了孩子,即便是在得了癌症之后,仍坚持带病挣钱,这一点足以令校长感动一生。校长在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就把母亲带到哪里;母亲节、生日、生病时校长都要为母亲洗脚……这些都是可贵的教育资源。身为教育者,怎么就不能利用自己身上的教育资源来教育学生?

  教育学生需要生动鲜活的载体,教育资源不只限于课本。这位校长的教育理念是“新”的,行动虽然从表面上看显得“惊天动地”,但他却是位细致的教育者。从教育效果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受到了“教育”。任何的教育方式都不能包治百病,通过这一次“洗脚”,只要能有几个学生的情感受触动,这样的“下跪洗脚”就是成功的。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是需要榜样的,身边榜样的价值更大。言传身教,这位校长以自己的行为践行了这一教育理念。难道不该为他鼓掌吗?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