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大学一学生团队对300多名初三年级农民工子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毕业后,选择上高中的同学只有18%,而上技校和职高的占72%,成为大多数同学的选择,10%选择直接去打工。调查者由此得出结论,农民工子弟学习上进心不足。(《中国青年报》12月27日)
农民工子弟上进心真的不足吗?或许在一些大学生们看来,初中毕业之后,不选择上普通高中,这些农民工子弟是“不爱学习”的,他们还据此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农民工子弟所处的大的学习环境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农民工子弟接触的同学有许多计划初中毕业直接打工,因此对学习不重视;农民工子弟不适应城市学校教学方式、节奏等,导致对学习的兴趣丧失;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等等。
从个人学习角度说,上述分析有一定道理,也可引起对农民工子弟学习环境的关心。可在笔者看来,农民工子弟选择职高、技校,或者打工,却并不能简单得出他们不爱学习,其中有着很多复杂的因素。
其一,他们接受的教育质量低,考普通高中无望。各地的中考,并不是学生想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而是按普高、职高、技校依次招生,普高的招分往往高出职高很多,农民工子弟由于接受的初中教育质量差,竞争性相对弱,因此他们知道自己在中考中最可能的选择不是普高,而是职高、技校。如果按“上进心”的推论逻辑,也可以说现在有的农村高中毕业生“学习上进心”不足,因为他们考上大学,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只占20%,更多的只进入二本、三本院校,以及高职高专。
其二,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成本大,职高、技校的选择更现实。相比普通高中教育来说,农民工子弟接受职高和技校,和其他学生一样,可以享受两年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这对农村家庭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而接受高中教育,没有这种生活补助,在学杂费之外,还有其他昂贵开支,这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很难承担。
其三,走通普通高中教育这条路,已让一些农村家庭充满畏惧。除了高中教育负担之外,大学学费、大学就业问题,也使农村家庭望而生畏;而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以升大学为教育目标的高中教育,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就有可能是“白读”。
这些复杂因素,是面对上述调查数据,更应该引起关注的方面。作为非义务教育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每个人有选择读与不读,以及读什么的权利,但是,如果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留给他们的只有职高、打工这样的选择,那么,整个社会给贫困、弱势阶层留下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狭窄。
当然,有人还会说,农村孩子不一味走大学这条路。可是,当前中职教育的地位并没有提升,接受中职教育,无论从教育质量,还是今后的出路看,还是低人一等,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孩子只能选择中职,并不是教育的进步,除非从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双管齐下,整体提升中职的地位。
事实上,加强中职教育,提高中职地位,这或是当前针对农村孩子初中后选择,最切实的措施。在提升中职地位的措施之上,再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完善大学国家助学制度,推进公平就业,才能最终为农村孩子营造公平的教育与就业环境。
□熊丙奇(学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