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急着要校长推荐偏才怪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不必急着要校长推荐偏才怪才
2009年11月27日 08:4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苏宁

  “一个讷言敏行数学家、一个爱好炒股科学家、一个活泼开朗小说家。”昨日,本报封面二版用这样三句话,概括了华师附中校长推荐上北大的学生。三句话,寄托了编者对3位优秀学生的深切期许。在我看来,也给了最近一段时间公众对“校长推荐偏才、怪才”的急切要求,一个理性的回应——为什么校长非得推荐偏才、怪才上北大?

  在听惯了对高考的批评之声后,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优秀学生,就注定成不了“杰出人才”,而高考正是扼杀“杰出人才”的罪魁祸首。在我们对偏才、怪才津津乐道之时,骨子里是对高考制度的类似“否定一切”的叛逆。为此,湖北那篇半文不白的所谓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不仅得了作文满分,还被吹捧为“最牛满分作文”;四川考生用古文字写了篇尚算通顺的文字,大家就纷纷喊着要“破格录取”。

  在自主招生的背景下新生的“校长推荐”,一开始就“被寄托”了推荐通过高考很难进入北大的优秀人才的希望。而钱钟书等前辈偏才的不凡成就,更让人误以为,只有数学考零分(一说钱是15分),才能在自己专长的学科上有所建树。如果一名学子在特别擅长某一科的同时,其他学科也相当出色,推荐其上北大,又有何不可?与推荐数学考零分的学生比起来,推荐各科成绩都优秀的考生,无非是少了些出人意表的“戏剧性”罢了。而等着看一场“零蛋学生”进北大的“好戏”的人,何不退而反省,自己究竟是怎样的“看客”?

  当年我们指望在亚洲都磕磕碰碰的中国足球即刻就“走向世界”,最终,“神奇教练”让我们快乐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走向世界”之后的前景并不那么美好。如果出于对“杰出人才”的迫切渴望,而把赌注压在偏才、怪才身上,不知道又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磨难。

  校长推荐作为新生事物,如何能在对“公平”、“公正”的质疑中站稳脚跟,通过对公开化、透明化的推荐形式的完善,真正在学生、家长中树立起公信力,这才是最先要做的。热衷偏才、怪才的人也当明白,出于这类人才的“偏”和“怪”,其争议性也是必然的,如果校长推荐的方式都未得到广泛认可、推荐他们的校长缺乏足够的公信力,谁敢为标准更难掌握的偏才、怪才们打包票?公众又会对此提出怎样的质疑?

  教育改革,毕竟不是看几场好戏就可以戏剧性地“结局圆满”的,从自主招生到校长推荐,我们可以倾注几十年来对教育事业的所有梦想,但最终不能打乱“循序渐进”的规律。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