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蚁族”始终看得到阳光与未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让“蚁族”始终看得到阳光与未来
2009年11月26日 10:53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倡导体面劳动的时代背景下,“蚁族”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很多。多年以后,这一凭自身实力奋斗着的人群将会成为促进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中坚力量

  □本报评论员 林琳

  最近,“蚁族”即大城市里的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引起各方关注。多家媒体对北京、郑州、武汉等地“蚁族”的生存现状、前途及命运进行了报道和解析。

  “蚁族”,因与蚂蚁有诸多类似之处,比如高智、弱小、群居而得名。报道说,“蚁族”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他们当中50%以上来自农村,20%多来自县级市,来自省会和直辖市的不到8%。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在全国则有上百万的规模。对“蚁族”展开长达两年调查的学者廉思提出,“蚁族”已成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

  说他们弱势,似乎有几分道理——他们从事着保险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的平均收入低于2000元,大多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很少有加班费;他们聚居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租住一间狭小的房间,仅有的隐私便是拉上一个床帘;他们常吃的食物是聚居地附近那些没有卫生保障的麻辣烫、炒饭等;他们常常5点钟起床,为的是不必在高峰时间去挤满得快要爆炸的公交车。这样的遭遇对于希冀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年轻人而言,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蚁族”的悄然出现以及他们眼下的艰苦奋斗,隐藏着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因素。比如,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很多优势资源集中在大城市,使他们坚信“宁要大城市里一张床、不要别处一套房”;一些高校“只管生产不管销售”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每年涌向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便失业,或者从事着不需要多少知识含量的工作;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牵绊,导致身居大城市的这些外来者无法享受城市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优惠政策;较体面的工作单位、岗位往往被有权势背景者占领……

  没有社会关系庇护、缺乏社会福利保障、享受不到政策优惠,在繁华的大都市里,“蚁族”走得孤单、艰辛和曲折。然而,在这种“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的状态中,“蚁族”展现给世人的则多是为实现梦想而要不断打拼的坚忍和顽强——“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再多的困难我也不回头”。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尽管像蚂蚁一样渺小而忙碌地劳作,也许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经阶段,但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倡导体面劳动的时代背景下,“蚁族”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事情很多。

  比如,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完善高等教育,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和就业的对接;加大对“蚁族”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的劳动执法检查,促使企业依法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等等。

  当然,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可以预计,“蚁族”作为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在。同样可以预计,多年以后,这一凭自身实力奋斗着的人群将会成为促进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支中坚力量,并见证着时代变迁的历程。

  而目前来看,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呵护,让他们在不尽顺利、不尽平坦的奋斗之路上,不抛弃不放弃,始终看得到阳光和未来,应该是最重要的。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