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
酝酿已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终于正式亮相。一时间,媒体和网络上议论纷纷,质疑声不绝于耳。
多数质疑者并不否认“实名推荐”可以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也并不否认“实名推荐”在人才选拔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他们担心的是,在今天的社会信用环境下“实名推荐”会成为大学招生中的不公平因素。
作为一名职业的考试研究人员,我想强调,“实名推荐”固然可以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其更重要的意义却是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教育公平靠谁来监督?教育公平靠谁来维护?
迄今,监督和维护教育公平的主要是各级行政部门和纪检部门,其次是新闻媒体。二者都不属于“利益相关人”。原则上,如果行政干部和纪检干部存在“利益相关” 时(如自己的子女或亲戚考大学),他们就应该回避。如果媒体从业人员存在“利益相关”时,也最好避嫌。由于不属于“利益相关人”,承担监督和维护教育公平的主要人员缺乏维护公平的动力,却很容易受到破坏公平的诱惑。这种局面,使灰色加分、更改民族、冒名顶替、条子照顾等许多暗箱操作得以进行,在“公平招生”的帷幕后面,大量有违教育公平的现象得以滋生。
“校长实名推荐”将改变这种局面。根据北大的要求,校长的推荐结果将在本校公示。这样,就把教育公平置于学生、家长和教师这样一些“利益相关人”的监督之下。学生和家长是当然的“利益相关人”。由于学生的升学情况会影响到教师的声誉,教师也是“利益相关人”。显然,这些“利益相关人”具有比行政干部、纪检干部和媒体人员更强烈的维护教育公平的热情。可以设想,如果校长不公正,学生们会举报、家长们会举报,老师们也会举报。
“实名推荐”的意义在于将教育公平置于“利益相关人”的监督之下,在于将以往的一些“暗箱操作”变为了“阳光操作”。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