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招生办发布消息,今年将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信几年之后,也会波及宁夏。应该说,这是对“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一次挑战,但饱受应试教育之苦的公众却并不领情,各种舆论也几乎一面倒地持反对意见。新浪网的一份调查更显示,有近七成的民众反对。
这七成反对的声音,孕育的是公众对于社会公平的集体焦虑:流行多年的高考制度,虽然多年来不断受人诟病,但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上来说,仍有其可取之处——高考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舞台,尽管这个舞台的曲目机械僵化,但评选却因僵化而显得公正,因此高考一度有“天下第一考”之说。
而北大此次的录取改革,直接在相对公平的高考录取中,加入更多的人为操作因素,加深了公众对于“权利寻租”、“暗箱操作”的公平性疑虑。大家虽然反对“非好即坏”的判断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校长推荐上大学”从一出生,便带有先天的公平性缺陷。
首先,学校选择先天不公。按北大的相关规定,“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收到中学申请后,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还要分配推荐名额。”这就意味着,只有办学规模、教学条件好的“高中名校”才在北大的选择之列。这客观上取消了那些在普通学校就读,综合素质拔尖的学生被推荐的机会,无疑与“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初衷不符。
其次,校长能否维护推荐公平?校长在推荐体系内的作用至关重要,校长能否保证公平,减少暗箱操作?这个问题姑且不论。单就说全校动辄数千学生,校长难道都能了解?不了解,又谈何推荐?
再次,地域不公平性。“实名推荐制”并非面向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对象仅限定为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广东、陕西、新疆等省(区、市)。而且,在城乡对比中,这种地域差距更加明显——城市孩子有更好的条件,素质也容易均衡发展,而农村孩子在推荐中,处于绝对弱势。
最后,推荐真的对偏才、怪才公平吗?北大推行录取改革制度,其目的之一,便是要选择高考漏网的“偏才”、“怪才”。而校长推荐,能够使北大录取分数降低30分。按600分能上北大来说,算是分数上打了9.5折,但这样的分数真能让偏才、怪才们有发挥的余地么?像数学只考15分的钱钟书,像理科十几分的韩寒,是很难达到北大要求的标准的。
新任教育部长袁贵仁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愿北大这样国内大学的“带头大哥”,在针对现有应试教育的缺陷进行改革时,别又扯出另一个造成民情焦虑的公平缺陷,得失轻重,还真不好衡量。
反对,校长推荐很可能造假,可能会滋生更大的腐败。(崔露)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