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砸钱毁孩子怪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走出砸钱毁孩子怪圈
2009年11月11日 10:09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洪信良

  近日,一位武汉网友在天涯论坛上发帖“晒”女儿初中三年的花费,称女儿三年初中花掉了16.7万元。不过,细看这份账单,却发现除了15000元择校费以外,另有9万是花在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夏令营上,其中新东方英语、荆楚数学等培训班的费用就高达6万。许多网友认为这位家长是自个花冤枉钱,怨不得别人。

  从情感上说,相信天下父母为了孩子哪怕付出家庭的所有,都会觉得“值”,可怜天下父母心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是中国人的“父母心”。这种带着一定强制性的高标准教育期待,具体表现出来,是很响亮的两个口号,一个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另一个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听起来不错,可是花了那么多的钱带来的最大效益可能只是一点“分数”,所谓“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只是异化成了“一”,而不是真正的文化素养的提高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推想的是,家长花在有偿培训上的钱越多,孩子的自由空间就越小,孩子受到的压抑就越深,孩子的身体、心理、心灵被扭曲的程度就越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用了大笔的钱,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毁”孩子。

  当然,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很无辜,自己是“被逼”的,“别的孩子都去报班,我的孩子不去,学习成绩就不如人家,就考不上好学校,上不了好大学”,这就是砸钱冲动的内在逻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说起来,豪情万丈,甚至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感,却不知道害了多少中国的孩子。

  就算是真有一条统一的“起跑线”,也应该看清楚它的“终点线”在哪儿。教育消费的奢侈化与非理性化,骨子里是教育价值的功利化。本来,教育培养的目标应该是“人”——健康的、活泼的、自在的、充满灵性的“人”。教育“起跑线”通向的终极目标应该是“真善美的人”。而现在家长一眼盯牢的“终点线”是“好大学”“好工作”,却不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好像人人都可以成为专家、明星、政治领袖等等。于是,“起跑线”也就被金钱垫得很高很高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生命价值与生活权利,不盲从,不攀比,理性地进行教育消费。而心灵自由才会有创新的活力。什么时候中国的家长呷着一壶茶,听着一支乐曲,舒心随意地与孩子谈天说地,而不是关掉电视电脑,监督孩子做作业,那么,本真的教育价值观也就回归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