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根岭
北京大学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全国13个省区市的个别考生凭知名人士的推荐信便可获得招生面试资格,这也是北大广纳综合素质优秀或学科特长突出的高中毕业生的一个尝试。
没料到,此事引得媒体评论一片质疑和反对之声。我发现不少论者都立足于这一新举措等同直通车,误以为不必经过高考这一关,并且连北大自己组织的笔试也不需要,只经过面试即可绿灯放行;他们以为这样一来,相当于授予一些中学校长以决定个别高中毕业生能否进北大的巨大权力,从而加重教育腐败和升学竞争中的不公平现象。
应该承认,社会大众对北大自主招生新举措的热烈关注,其实寄寓了对高校招生工作公平、公开、透明的殷切期望。不过,对其中一些误解也不能不管不问,理应说个明白以正视听。总之,我觉得不能误解了北大搞“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美意。
经向北大招生办咨询,并查阅北大官方网站上的相关资料,笔者了解到“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其实是北大改进完善自主招生的新措施。目前北大的自主招生(广义)包括自主招生、保送生、特长生(又分影视编导、艺术、体育、棋牌)几类,其生源既有全国部分中学推荐,又有更广泛的学生自荐,但都需要所在中学对所提供的平时学习成绩等资料严格把关。“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则是在此之外的另一个自主招生改革尝试,目的是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进一步创造条件,而通过这个途径录取的学生仍包含在不超过北大当年招生计划总数3%的全部自主招生限额之内,这意味着“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只不过是把自主招生候选生源拓宽了,而录取人数并没有增量产生,所起到的作用也就只能是更利于优中选优。
可以肯定的是,校长本人实名推荐比起例行公事似地在学校推荐书上签名,对校长的压力更大,更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况且不是所有的中学校长都具有向北大实名推荐优秀毕业生的资质,而是需要经过一套申请、评审、公示、监督的程序,至于那些被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还得照样参加高考,并且在高考之前还要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只不过免去了笔试,面试则必不可少。之所以免了笔试,也是基于经过严格审查了的平时成绩,此后还有高考这一关筛选。
经校长实名推荐并在北大面试中合格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其中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而往年北大自主招生中笔试和面试合格的候选生源也享受这种待遇(30分以内,各省有所不同),但倘若还达不到分数线,则仍然进不了北大,那么校长本人脸上无光,无形中压力增大,因此哪敢不负责任不慎重从事?
因此可以说,北大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这一自主招生改革新政,本来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然而却招致诸多误解闹得沸沸扬扬,这当中既有一些人道听途说、不求甚解的原因,也有北大方面没有进行及时详细的解说、难辞其咎的因素。
北大早在7月份已经就此招生改革放过风,延后将近4个月才公布具体的规定,可以称得上深思熟虑了。若说会出现什么始料不及的情况,我觉得很可能会为一些地方业已存在的中学择校热更添一把火,会不会催生这方面的不正常现象蔓延也说不定。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