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北大眼中,有多少名校长
2009年11月10日 10:06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方小晶

  几个月前,“北大招生将实行推荐制”的新闻印入眼帘时,还以为只是某些人的一时之念,想不到昨天,北大认认真真地拿出了实施方案,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对于北大此举,公众自然会有一些质疑。最普遍的看法是,就目前的社会诚信环境下,推荐制会带来新的不公平甚至腐败。但既然大家都认同“一考定终身”为教育顽疾,那么总要有先行者祭出第一刀。北大作为国内高校领军者,顶住重重压力率先开火,仍不失为“真的猛士”。

  况且,北大对于社会环境也有清醒的认识,为推荐制定出了不少“军规”。例如,推荐的校长要进行筛选,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将失去资格,名单要公示,推荐名额只占招生人数的3%以内。

  在这些条条款款中,有一条是最引人注目的,即校长也要筛选。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校长都有推荐学生的资格。那么哪些校长具有推荐的权利呢?新闻中有一点说得很明白,“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再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由此可以看出,北大的眼中,具备推荐资格的校长应该都是各地的“名校”、“强校”。

  每个地方都有所谓的“重点中学”,为了进这些学校,当地的学子和家长都是挤破了脑袋。我的一个亲戚,也曾担任过老家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每到招生时刻,包括他本人和妻子甚至孩子的手机,都会处于关机状态,不然肯定打爆。但这样的重点学校,还未必就是北大眼里的名校、强校,我的亲戚虽然也拿过一系列荣誉,也未必有资格成为北大眼中名校长名单上的一员。因为对于放眼全国招生的北大来说,这样的重点学校比比皆是,倘若每家都来推荐人才,不说面试的考官要三班倒,把全部的招生名额拿出来也未必够。

  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平衡是眼见的事实,优秀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偏远地区连汤都喝不上。浙江的中学教育在全国来说也拿得出手,但就算在浙江不平衡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亲戚所在的学校在当地可谓一枝独秀,和杭州的杭二、学军等一比,就啥也不是了。当然全国的名校还很多,排名在杭二、学军之前的也少不了,这几所杭州人眼中的名校能否入北大法眼,或者进入“重点推荐”的花名册中,也未可知。

  比起浙江,中西部一些地区的教育水平自然更为不如,以他们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而论,估计更没有可能获得北大的青眼了。

  倘若北大的校长推荐制,只把眼光停留在名校、强校上,则那些没啥名的、不强的学校的学生,无疑失去了一次有望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绿林并非无豪杰,草莽亦有真英雄,每年高考,仍然有许多意外产生,即使只以分数论,高分也未必是名校专有。但如果30分的减分权利,只配名校学子所有,3%的名额虽然不多,仍然会剥夺掉非名校子弟本就贫瘠的上北大名校的机会。

  昨天还有一则新闻也颇让人关注。北大校长说,一个高考状元的素质,未必比农村孩子高。这话听了挺舒心,可对应到这推荐制上,又觉得只是说说而已。你试行推荐制,不就是为了力挺素质教育吗?要讲素质,“办学条件、生源质量”就不该是唯一标准了吧。那么在推荐制中,为何不给非名校的学子们留一条门缝呢?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