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考试能否容下“多元化妈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标准化考试能否容下“多元化妈妈”
2009年11月04日 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 月2日,国家总督学顾问、教育家陶西平抨击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他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教学生“母亲都是善良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写了一个虚拟的母亲。他认为学校应该在各种活动包括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11月3日长江日报)

  当陶西平痛心疾首于“为什么作文中的母亲都是一个模式?别让孩子从作文开始‘第一次撒谎’”的时候,笔者却忍不住想问,除此之外,孩子们还有其他可以得到高分和老师夸奖的模式吗?

  妈妈是善良的、爸爸是严厉的、爷爷是勤劳的、奶奶是慈祥的……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学会并习惯了这样的表达,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家长都一样,而是因为这就是问题的标准答案——不仅可以赢得高分,而且可以因此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从这样的标准化教育模式中一路走来,相信每个成年人都对这样的“标准化妈妈”并不陌生——茫茫题海中,这其实就是解题的“公式”。

  正因为如此,当陶西平举例说外籍教师惊诧于“所有学生都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作业”的时候,早已将此类“公式”烂熟于胸的孩子答题焉能不快?至于其所质疑的“你们的母亲难道都是一样的吗”,矛头所指已然不是问题的答案而是解题公式本身,这显然是孩子所无从回答的。妈妈当然是不一样的,但答案却是一样的,标准化的答案是否能容得下多元化的妈妈呢?

  中国式教育模式下,孩子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要听话”。所谓的 “话”,显然出自老师和家长之口,“话”里固然蕴藏了成年人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但于孩子来说,更多的只是意味着一种“解题公式”——只消烂熟于胸,自能游刃有余。至于孩子自己的话,多半是没有人愿意仔细倾听的,久而久之,孩子不仅没有了说话的欲望,甚至就连判断的能力也大打折扣。韩寒说,“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写作文开始”,其实,当孩子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听话孩子”的时候,放弃了主动思考能力的他们,就已经尝试着去学会撒谎。

  标准化教育盛行,被标准化的岂止是妈妈?从孩子的发型着装到言行举止,无一例外散发着标准化的气息。当我们为孩子偶然说出的“小大人话”而欣喜若狂的时候,何曾想过,这是否是他们内心真实的表达?当他们真的面对纷纭事务的时候,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游刃有余?人常说应试教育中的孩子是辛苦的,因为要面对无尽的题海,我却想说,应试教育实际上培养了孩子的懒惰,因为他们因此学会了背诵 “公式”,而放弃了独立思考。当孩子自以为万能的“公式”在现实中碰壁的时候,他们的忧虑于彷徨可想而知。

  看着一代又一代孩子背诵着同样的妈妈踯躅前行,是一种悲哀。尊重孩子的个人差异,就应当尊重多元化妈妈的存在,而这首先就应当改革应试教育的评分机制,使形形色色的妈妈都有立足之地。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教育和引导他们真实描述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不是拿着冰冷机械的“公式”生搬硬套。(赵志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