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贼偷瓜起 “偷菜”当休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做贼偷瓜起 “偷菜”当休矣
2009年11月02日 13:5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邱曙东

  一段时间以来,某社交网站一款“偷菜”游戏,将网民搞得神魂颠倒。“偷菜”游戏的负面影响,此前早已见诸报端。及至最近传出“因为‘偷菜’导致情侣分手、夫妻不和”,“因为‘偷菜’许多企业、学校将相关网站屏蔽”等令人“咀嚼”的新闻。笔者不得不在此说上一句,“偷菜”是把双刃剑,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玩玩未尝不可,但如果沉湎其中,必大损身心健康。从文化产品角度看,游戏也要讲导向和格调,“偷菜”这款游戏似乎与我们所倡导的道德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首先,“偷菜”游戏容易形成新的心理封闭。有报道说,一些玩“偷菜”者,因为自己在单位几乎没什么朋友,更有将“偷菜”当成了“释压阀”的,一心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正因为这样,心理学专家明确指出,玩“偷菜”久而久之,非但不能释放压力,反而会导致心理压力变本加厉。一味“偷菜”,只能加重挫折感,再次引起心理封闭。

  其次,“偷菜”游戏的价值取向有悖于我们倡导的道德行为准则。 “偷菜”游戏的“硬伤”在于,没有设计对偷的惩罚理念和机制,以至视“偷”为可以追逐的时尚,这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未成年人,毒害有加。君曾闻“做贼偷瓜起”?小偷不改成大偷,大偷成性变江洋大盗。古人早有告诫“勿以恶小而为之”,类似“偷菜”这种“小坏”绝不能放任。

  再次,“偷菜”游戏会直接引发人们损人利己的自私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有报道说,在虚拟世界里,玩“偷菜”者忙得不亦乐乎,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市民在郊区认种的菜地却很少去光顾。专家提醒,“偷菜”游戏使玩家获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心理满足感,它以损人利己为荣,以好逸恶劳为乐,其直接的心理效果是触犯了道德底线,扭曲了我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看,沉湎网上“偷菜”,当为人们口诛笔伐。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