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等待我们去修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还有多少教材谬误 等待我们去修正
2009年09月25日 10:03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吴重生 兰杨萍

  23日、24日连续两天,钱江晚报报道了郭初阳等浙江3位语文教师,给时下广泛使用的“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等三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挑出不少“刺”,其中有与事实或常识不符合,有价值观陈旧,甚至还有“杜撰”名人故事的,这一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几天来,我们接到了不少读者的电话,大家都对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感到忧虑。包括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地媒体记者,也都纷纷打电话来要求报道。

  让那些误人子弟的问题教材曝光,我们并不是唯一的急先锋。9月4日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初二(5)班听了一堂地理课,随即指出,该校所选用的初中地理教材“有问题”:把陕西、甘肃划入了华北地区。

  郭初阳等老师给小学教材“找茬”是一种教学研究行为,而温总理给教材挑出了错则实属偶然。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要一国总理来指出,岂不令教材编写和出版者汗颜!

  但没过多久,教材的出版方——中国地图出版社就发表声明为自己辩护:“媒体的报道不实”,因为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华北地区”,与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材的依据之一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材编写中形成的共识”。

  记者不知道这样的“共识”是多久以前达成的,很有可能和教室里的那些学生年龄一样大。一本教科书连一位有相当文化的成人看了都产生误解,怎么能指望那些十几岁的学生看明白呢?

  这件事也使我们隐约感到,要给时下的教材来一次彻底“大清理”,前路漫漫。我们给三家出版社的教材挑出一些“刺”,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不知在全国各类出版社编写的林林总总的教材中,还有多少谬误等着我们去修正,前面还有多少“拦路虎”。

  但我们不会放弃呼吁。教材是什么?是教师藉以传道授业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也是最系统的来源。教材的发行量动辄以百万计,其影响之巨大,非常规书籍之所能比。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的编写、审定和出版,是学术权威的体现;教材影响的是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们的未来。它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准确性必须是“零差错”。

  温总理给教材挑错,使我们对总理严谨的治学精神肃然起敬。同时,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必须改革传统的教材编写和出版模式,像给“问题牛奶”把关一样,全程监控教材的编写、出版流程,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温总理给教材挑错,打破了教材的传统“权威”,同时也警示我们:不要迷信,更不要盲从,要敢于质疑,要用科学的精神“小心求证”,老老实实地去找材料找根据,一切用事实说话。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民间人士进一步关注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建议对于教材中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要开展一次大清理。教材中所有文章要标明作者,并尽可能对作者作简单介绍;不收录佚名作者的文章;如果文章经过改编,要标明作者和改编者;所有文章应该标明出处、发表时间和是否节选,以免以讹传讹,贻误青少年。这样做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对作者的尊重。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来说,也是出版物的应有之义。

  教材编写是出版部门的事,但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努力,消灭教材面世之前把关、审查程序中存在的纰漏,给广大学生提供最好的“放心教材”,给祖国放心的未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