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面对这个专为老师设立的节日,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对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日前,就有一位高中老师在其博客中发帖表示:临近教师节,却对自己的职业丝毫没有了荣誉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节现在已变成了送礼节。(9月9日《四川新闻网》)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去形容教师,不仅是因为他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当然,教师节到了,学生和家长用一点 “薄礼”,表示一下对教师的感恩之情,也是人之常情,双方也皆大欢喜。但是,这种行为却慢慢成风,甚至有种成“灾”的趋势,使得“礼”字严重变味。
家长送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从众心理在左右,别的孩子家长都给老师送礼了,如果自己不送,不仅给孩子“丢脸”,说不定老师会对自己孩子“另眼”对待。于是,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以及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期望下,就逐渐形成了一股送礼之风。而且他们对孩子有多爱,礼送的就有多重。
这种被迫的送礼,被迫的尊师,显然带有很浓的功利性,不是真正建立在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种潜在的利益之上。这样的礼品肯定没多少温度,当然,教师看到家长微笑的面孔也都是假的,家长和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也是装出来的,一切只不过是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虚伪表演。这样,老师怎能高兴起来?
可是,很多老师明明知道家长送礼是有的目的,“师德”是一个老师最高的品质和情操,但最终还是收取了礼物。而且,一切又是和家长“配合”的那么默契。这让人觉得,家长和学生给老师送礼,在很大程度上有点“周瑜打黄盖”的味道。当然,这不是个“苦肉计”,而是教师在“师德”和“金钱”的博弈中,和家长“签订”了一份“礼品换教育”的协议。
这个“周瑜打黄盖”,不仅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更是慢慢打掉了部分教师的师德,打淡了师生之间的情谊,打旺了家长之间的攀比,打出了教育行业中的潜规则和不正之风。一旦“打人者”的家长一出手,“挨打者”的教师就很难退出。而且,双方即使都有一万个不愿意,还得硬撑着继续下去。
这种送礼模式,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怪圈,对教师来说,知道“礼品”就像香水一样有“毒”,就是喜欢用;对家长来说,知道送出去的礼品,有时候就像“石沉大海”一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但还是喜欢送。而这个怪圈,就是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弊病,亟待根除,不然会影响整个教育的风气和质量。
作者:魏奇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