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繁体字的中庸之道:识繁书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对待繁体字的中庸之道:识繁书简
2009年08月14日 14:34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以来,以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交恢复繁体字的提案为发端,有关废除简体字、使用繁体字的呼声时有所闻。毋庸讳言,当初废繁就简,的确有略显草率之嫌,数千年形成的文字传统,一夜之间被人为地中断,社会付出的成本,文化受到的伤害,难以估量。但简体字的使用,在中国内地已经五十余年,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广为人们接受的传统。如果贸然废除,其卤莽灭裂与五十年前无异,其实是重蹈覆辙的折腾,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将同样巨大。因此,废简就繁同样不可取。大约有鉴于此,教育部近日表态:暂不全面恢复繁体字。同时又表示,恢复6个繁体字和51个异体字。(昨日《羊城晚报》)

  应该说,这是现实的态度和做法。但不恢复使用繁体字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对繁体字置之不理、一无所知。很不幸,现状很大程度上如此。文字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繁体字虽然在内地废弃了五十余年,但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并没有消失。繁体字在除了中国内地以外的华人世界作为主要的文字仍然在广泛使用,如果对繁体字一无所知,在与这些地区交流时必定会出现很大的障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我国数千年的典籍皆用繁体字书写,这些浩如烟海的典籍不可能全部被转写成简体字,即使部分可以被转写,但也并非尽善尽美,往往有词不达意之处。若不认识繁体字,在阅读典籍时,难免不能理解或者在理解上产生歧义。

  由此看来,恢复使用繁体字不现实,但进行繁体字教育还是大有必要。繁体字教育,并不一定就要让受众熟练地书写繁体字,从现实的目的出发,最低限度达到认识繁体字、阅读繁体字书写的材料即可。遗憾的是,除了大学文史哲专业,繁体字教育在中国内地几乎是空白,学校教育中没有相关课程,繁体字读物严重缺乏,普通的字典也没有标注与简体字相对应的繁体字,可以说,人们几乎没有任何途径认识繁体字,对于繁体字非常陌生,进而对于传统的传承、对于同海外华人的交流,产生了不应该有的隔膜和障碍。

  事实上,以阅读为目标的繁体字教育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毕竟,简体字与繁体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认识简体字的基础上认识繁体字并非难事,因此开展繁体字教育并不会占用太多的教育资源,不会花费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现在需要的,是有关部门的认识和决心。周 云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