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实习动员很难让学生不功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这样的实习动员很难让学生不功利
2009年07月24日 09: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据报道,现今的大学生暑期实践,重形式、轻内容,重宣传、轻实干,走上了一条沽名钓誉的道路。(《中国青年报》7月17日)这引起笔者思考的是,谁教会学生进行功利的实践?这让我想起一次实习动员大会。

  去年5月,我们学院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从院长到辅导员都向学生再三强调,要利用实习机会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在报道中,凡出现“××大学”字样的,都可以算作外宣成果。如果是在电视台实习,可以利用本校的风景作为电视画面。按照刊发媒体的级别不同,所获得的奖金也不同。由于敝校并没有十分丰富的材料可作新闻报道,于是老师们提供了一种间接的宣传方法: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采访我校的老师,在文章中写道,“××大学某某教授说”,这样也行。老师们还举出例证,上一届的谁谁谁外宣成果丰富,获得了几千块钱的校方奖励。这样的实习动员大会,实在是太有煽动性了!

  所以,当我看到报道中的学生缠着记者要求采访他们,一点儿也不震惊,只是感到可笑,因为我就受过类似的“教育”。

  曾经在《在北大听讲座》丛书中看到一位教授的演讲,说大学生不应该参加社会实践,你以后有60年的时间去实践,只要你可以活那么长,而不必浪费宝贵的大学4 年。这样的观点是有点偏激,却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惜这样的声音如同空谷里的一声爆仗,响是响了,只是徒然地响着,震不醒人。陷入滔滔功利中的大学,及被功利教育所驯化的大学生,才不会理会这种看起来“很可笑”的声音。

  23日的《中国青年报》又报道了另一则消息,说厦门某大学的一名学生致电该报记者,称他们到闽西农村进行社会调研,问能否在报上进行全程报道,并表示“我们有活动经费,您看需要多少版面费?”而一位报社编辑则表示近期不断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来稿,这些稿件所含信息大都了无新意,和往年没啥两样,个别来稿甚至连年份都“忘记修改”了。很多人都因此把棒子打到大学生身上,认为他们太功利。其实我想,这样的学生,一定也参加过跟我一样的实习实践动员大会:他们一定会被告知,决定他们实践成绩的并非本身的质量,而是媒体有没有报道,媒体报道后有没有产生社会影响,有没有给学校带来声誉。

  我经历的实习动员大会绝非个案,许多飘在各地实习的学生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这样的教育,使学生们无法摆脱那种庸俗和功利。

  毛礼金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